-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章朗:佛光包裹的茶香.doc
章朗:佛光包裹的茶香
遇见章朗,纯属意外。
寻访巴达野生古茶王树返程途中,穿过浩瀚的茶山后,一个仙境般的村庄出现在云山彼端。 章朗,就以这种惊艳的方式让我们临时决定在这 山顶上的布朗族村庄借宿。
进入章朗村,古村就给我们呈现出最美的剪 影:着布朗族民族服装的老妪正赶着一群黄牛经 过村口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同行的摄影师被这 场景震撼了,连忙招呼司机停车。但当摄影师找 好机位时,牛群已经消失在小路的尽头,唯高山 的晚风吹动古树枝桠,树叶声响中还残留着牛儿 脖子上铃铛声的余响。
布朗族源于古代濮人,他们自称“布朗”, 汉称“蒲蛮”,傣称“满”,解放后统一称为布 朗族。而章朗则是布朗族文化保存最为完好的地 方,村里还建了布朗族生态博物馆,活化石般的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在村民的日 常生活中。
我们下榻在村主任岩胆家木屋二楼的“阳光 房”,这里是主人家茶叶“晒青”的地方。主人 亲自给我们打好了地铺。晚上住在通透“阳光房” 里,睁开眼,就能看到浩瀚的星空;深呼吸,满 屋子都是布朗山古树茶的气息。
睡得正香,依稀听到有钟声响起。伴随着钟 声,楼梯上传来脚步声,楼下响起了猪叫声,屋 外依稀传来对话声……甚至,从远处的某个地方 传来了悠长的诵经声――难道,这村里有寺庙? 我听到的那钟声,就是传说中佛家“晨钟暮鼓” 中的晨钟?
循着钟声起床。时值九月,地处西双版纳, 但是在千米海拔之上的章朗村早晨微冷,我情不 自禁地打了几个哆嗦。在经过堂屋时,看到火塘 里木头上燃着的火苗后,就下意识地凑了上去。 从火塘中吸取足够能量后,我踩着木楼梯下楼。
这时,钟声已经停止,但是整个村庄却已经 被钟声唤醒。两位着长裙的中年妇女提着竹篮从 我旁边经过,见到我之后,微笑点头,继续前行。 经过小广场中间的祭台时,她们跪下作揖行礼, 然后起身继续前进。前方的村道上,已经有三三 两两像她们这样拎着竹篮的村民。“难道是拎着 篮子去买早点?但这也太早了吧?”我决定跟随 她们,去臆想中的早市瞧瞧。
行过约百米远后,发觉有点不对劲了――她 们并不是朝村中央走,而是走到村口,上了一条 狭长的台阶。而悠长的诵经声,就如瀑布一般从 台阶上倾倒下来。台阶上同时有七八个拎竹篮者 正踩着台阶逆着诵经声而上,就如同一条条逆流而上的鱼。
看到这场景,我也不由自主地迎上诵经声向台阶走去。脚刚欲跨上台 阶,却发现台阶下的空地上摆满了各 种型号的鞋,原来台阶的尽头便是村 里的佛寺。布朗人信奉的是南传佛教, 在布朗人心中,寺庙是最圣洁的地方。 因而,每个进入寺庙的人,都要脱鞋 赤足前行不使寺庙染尘埃。
拾阶而上后,跨进大殿。发现大 殿里已经有三四十号人跪倒在大佛面 前,大佛之下坐着白衣的僧人主持仪 式。但参加仪式的信徒动作并不是整 齐划一,不断有人从正门进,又不断 有人从侧门出。从正门进来者,他们 把自己的竹篮打开后,拿出一根蜡烛, 在大佛下面点燃后,又回到自己的位 置上开始诵经。诵完经后,拎起竹篮 从侧门出殿。
侧门外别有洞天,有一方约十米 来高的傣式佛塔。每个从大殿诵完经 的信徒出来后,都从竹篮中拿出一份 用芭蕉叶包好的食物放在佛塔前,芭 蕉叶包裹的是“给佛爷带的早饭”。 把早饭给佛爷供上后,他们才开始聚 集到一起,享用自己的早餐。
看到我没带吃的,每位见到我的 村民,包括白衣僧侣都招呼我坐下一 起用餐。我坐到僧侣旁边,边吃他递 过来的点心,边听他讲章朗村的历史:
章朗村是西双版纳州内最大的布 朗族村寨,也是勐海最古老的村庄之 一,距今已有 1400 多年历史。章朗 意为“大象冻僵的地方”。相传村庄建成后,村里派人到斯里兰卡取经。有一位名为玛哈烘的佛教徒用大象驼 着经书从斯里兰卡出发,行至章朗村 外的山峰时,大像被冻僵了。布朗人 便以章朗为村命名,又在村子里专门建立了另一座寺庙白象寺以感谢大象 驼经之功。
当寺庙中诵经完毕,和佛爷一起 用完早餐后,村民们这才纷纷离开, 去尘世间处理俗事。布朗人的生活便 是这样简单而不凡:从圣洁开始,归 于世俗,因而处置俗事时有圣洁之心。
章朗村有“六宝”:千年古寨、 千年古寺、千年古井、千年茶树、千 年茶农、千年茶俗。而这六宝,尤其 是与茶有关的习俗,保存得尤为完好。
当我从佛寺出来时,正碰到村主 任岩胆背着竹篓出村。他们正要赴村 外古茶园采茶。章朗村附近,有 1000 多亩古茶园,就连岩胆也说不清这些 古茶是先辈们何时所栽。
据《华阳国志》记载,居住在中 国西南部的古濮人早在商周时即已种 茶,作为勐海布朗山最早定居的少数 民族,布朗人血脉里世代都流淌着浓 郁的“茶基因”。因而,有可能章朗 村外的这片古茶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