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学的概念
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运用针刺、艾灸及其它作用方法,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针灸临床的特点(优点):适应症广、疗效明显、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副作用少
2、针刺源于新石器时代,“砭石”-最早的针刺工具。灸法源于旧石器时代:火的使用—灸法产生的前提。针和灸,都属外治法,互相补充。
3、战国至西汉时期:《黄帝内经》分为《灵枢》(针经)与《素问》。
晋代的皇甫谧著有《针灸甲乙经》,确定了349个穴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
宋金元时期即公元1026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为北宋王惟一所著,考订了354个穴位。次年,铸造了两具铜人经穴模型。开创了医学教育教学模型的先河
明代,有徐凤的《针灸大全》、高武的《针灸聚英》、汪机的《针灸问对》、杨继洲《针灸大成》。其中,杨继洲《针灸大成》收集了明代以前有关针灸医学的文献资料,并有大量个人经验,是继《内经》、《针灸甲乙经》之后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清代李学川的《针灸逢源》记载有经穴361个。
4、经络的概念
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内部的脏腑同外部的各种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各部的功能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
十二经脉的命名组成包括了手/足+阴/阳+脏/腑三方面的内容。
6、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特点:
有固定的流注次序
循行走向有规律
交接传递有规律
体表分布有规律
与脏腑有属络关系
7、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
1、举手直立,阴升阳降。
2、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之三阳,头外足;足之三阴,足内腹(胸)。
概况起来,就是: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至胸
8、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在头面部的分布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厥阴在巅顶
在躯干部的排列是: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在四肢部的分布是:内侧前中后,太阴厥少阴;外侧前中后,阳明少太阳。需要提醒的是: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部位,足三阴经循行排列次序自前向后是足厥阴、足太阴和足少阴。
9、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10、奇经八脉的概念
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分别是:任脉、督脉、带脉、冲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八条。
11、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
1)、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遍布全身。
2)、络属。与脏腑没有直接络属关系,与奇恒之腑联系。
3)、相互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12、经络在生理上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1内属脏腑,外络肢节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抗御外邪,反应病候
4平衡阴阳,调整虚实
13、经络学说在针灸治疗上的应用主要是“循经取穴”。其理论依据是“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14、腧穴分三类
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
阿是穴
15、腧穴的主治作用有三种: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16、腧穴的主治规律可以概况为: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17、腧穴的三种定位方法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标志法)
2、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法)
3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指量法)
18、骨度分寸定位法中各种骨度的分寸:参照表
19、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中如何规定尺寸?
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
横指同身寸(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20、十四经的经穴和经外奇穴
少商穴
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旁约0.1寸
内关
仰掌,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神门
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合谷
在手背的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
外关
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后溪
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
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的穴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太冲
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太冲穴与发怒可消除怨气:生气、发怒症状的病人往往太冲穴出现异常。通过对太冲穴的针灸、按摩等,确实可以疏解病人的情绪
合谷配合太冲合称“四关穴”,临床上常常联合应用。
太溪
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太溪常常用来治疗腰酸,是肾经的主要穴位
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排列顺序分别是:
前 足厥阴肝经
中 足太阴脾经
后 足少阴肾经
内踝上8寸以上
前 足太阴脾经
中 足厥阴肝经
后 足少阴肾经
天枢
与脐平,在脐旁2寸
足三里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屈膝,髌骨下缘,膑韧带外侧凹陷中。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