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稳定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__培训课件.pptx

核心稳定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__培训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心稳定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主讲人:仲桂花脑瘫的定义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的智力障碍、癫痫、视觉障碍、言语障碍、感知障碍、心理行为障碍及学习困难等表现。时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而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脑瘫的病因   脑瘫的直接病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造成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出生前、围生期和出生后。 母体因素:先兆流产,用药、妊娠 中毒症、胎儿期缺氧等。出生前因素  围生期因素:胎龄及体重、分娩 时因素、其他因素(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惊厥、吸入性 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外伤等。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痉挛型脑瘫主要损伤部位是锥体系,特点是肌张力增高,被动运动时有“折刀”样改变。关节运动范围变窄,运动障碍,姿势异常。屈肌张力增高时多表现为:手握拳,拇指内收,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尖足,足内、外翻,髋关节屈曲,下肢内收内旋,剪刀步态。临床检查可见锥体束征,腱反射亢进,骨膜反射增强,踝阵挛阳性,2岁后巴宾斯基征仍成阳性。深反射 桡骨膜反射:(1)操作方法:患者前臂置于半屈半旋前位,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其腕部,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随即以叩诊锤叩桡骨茎突。(2)正常反应:可引起肱桡肌收缩,发生屈肘和前臂旋前工作(3)结果解释:反射中枢为颈随5~6节病理反射踝阵挛操作示范图踝阵挛阳性反应踝阵挛:(1)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髋与膝关节稍屈,检查者一手持患者腘窝处,一手持患者足底前端,用力使踝关节背屈。(2)阳性反应: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发生连续性节律性收缩。病理反射Babinski(1)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划至小趾根部并转向内侧。(2)阳性反应:为趾背屈,余趾呈扇形展开。摘要?(1)目的:探讨核心稳定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2)方法:2012年6月一2013年6月人住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的痉挛型双侧性瘫痪的脑瘫患儿,诊断及分型明确、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8)%20(1).doc粗大运动功能测定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8)%20(1).doc(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8)%20(1).docGMFcS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8)%20(1).doc)为I一Ⅱ级、能够理解并听从指令、人组前6个月内未行A型肉毒毒素神经阻滞术或矫形手术的患儿60例,按年龄、脑瘫类型及GMFCs分级水平匹配原则进行随机分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实验组进行常规PT训练1次(30min)和核心稳定训练1次(30min),对照组进行常规PT训练2次(30min/次),所有治疗项目均为每周5次,每次持续30min,3个月为1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中的各能区评分、10m步行测试(10MwT)、上下楼梯测试(TsT)分别评估两组患儿训练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步行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 结果:3个月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的A、B、c区评分均无明显提高(尸0.05),D区、E区评分均较训练前提高(P?O.05)、最适步速独走10m所用时间(代表步速)、和上下5层楼梯时间,两组均亦减少(Jp0.05),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独走10m所需步数(代表跨步长)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减少(JDO.05),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性?(Jp0.05)。 结论:核心稳定训练联合常规PT训练更有利于提高痉挛型双侧瘫痪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行走最适步速及上下楼梯速度,但对提高步长两组间尢明显差异性。脑瘫的运动障碍 脑瘫是儿科最常见的神经运动残疾,脑损伤引起的原发性障碍包括肌肉激活模式异常、痉挛、力的产生受损及协调不良,这些原发性障碍限制躯体活动,如加重肌肉无力、改变肌肉生理、减少关节活动范围,继而引起限制功能的代偿性运动模式。脑瘫的物理治疗 脑瘫患儿的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维持ROM、改善肌力、促进可动性等治疗。 国外学者研究证实,肌力强化训练可以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力、改善步态和运动功能,但文献资料主要限于肢体肌肉,而核心肌群强化用于脑瘫患儿的研究极少报道。痉挛型脑瘫常规性治疗 基础治疗:包括作业治疗(OT)、针灸、推拿、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各项目课时均为30min,1次/天。 常规性PT治疗:具体内容: 1.上下肢被动牵拉降低肌张力; 2.被动加主动关节活动训练以增加活动范围; 3.平衡训练; 4.步梯训练。核心稳定性 所谓“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