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课件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

新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课件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课件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学案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课标要求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 汉初经济凋敝,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 ”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2.汉武帝的“有为” (1)国力强盛:经过六十多年的 ,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潜伏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和 ,都威胁着西汉安全。 (3)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答案 历史叙述 积极有为 无为而治 休养生息 匈奴为患 探究点1 汉初的治国理论 思考 汉初实行的治国理论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 (1)治国理论:道家“无为而治”。 (2)目的: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答案 深化探究 黄老之学中的“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黄老之学的主要思想内容包括治身(养生)和治国两个方面。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深度点拨 探究点2 汉武帝初期的社会状况 材料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馀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 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初期的社会状况。 答案 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社会繁荣,国力强盛。 答案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答案 历史叙述 1.新儒学的形成 董仲舒是汉代 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 、 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 ”的主张。 (2)为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 ”和“ ”学说。 天人感应 儒家 道家 法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合一 答案 (3)为维护统治秩序,董仲舒提出“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即“三纲五常”。 3.结果 (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 ”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2)思想主张:“天人感应”。 目的:神化君权;警诫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3)心态:既要维护君主权威,加强集权,又企图限制君主暴政。 思想根源:董仲舒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学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为臣纲 与先秦儒学相比,董仲舒的新儒学有何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社会正统思想。 重点精讲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期,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出现新儒学。 儒家思想在不同的时期地位不同: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视;秦朝遭到“焚书坑儒”的厄运;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知识连线 探究点1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材料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汉书·董仲舒传》 思考 (1)以上材料体现了董仲舒什么观点?其观点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观点:“春秋大一统”;目的: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 深化探究 (2)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答案 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答案 探究点2 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 材料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与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思考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其目的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