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课件1百家争鸣.ppt

新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课件1百家争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课件1百家争鸣

* * * * * * * * * * 学案1 百家争鸣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 ,他们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形成________ 的局面。 2.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之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历史叙述 答案 思想家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崛起。 (3)阶级关系上:“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4)教育学术领域: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 重点精讲 学习点拨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需要联系必修一、必修二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对文化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材料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思考 郭沫若为什么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 答案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之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答案 历史叙述 时期 人物 思想内容 贡献 春秋 孔子 (1)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2)注重政治与人事,对 敬而远之。 (3)主张“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1)创立儒家学派。 (2)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3)整编文献:《诗》、《书》、《礼》、《乐》、《易》、《 》。 鬼神 有教无类 春秋 战国 孟子 (1)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 ”学说。 (2)提出“ ”的原则。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使之更加系统。 荀子 (1)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提出“ ”的重要思想。 (2)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 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答案 仁政 君轻民贵 制天命而用之 礼 重点精讲 如何理解孔子“仁”的思想? (1)“仁”的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其实现途径是“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上:“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即“以德治国”。 (3)社会和个人上,“仁”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 归纳比较 关键点拨 “仁”与“礼”的关系: 孔子思想中的“仁”和“礼”关系密切。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 项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相同点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不同点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答案 深化探究 探究点2 孔子“仁”的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材料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思考 据材料分析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 主要内容:谦慎、宽容、守信、勤敏、慈惠。主要目的:协调社会人际关系,促进人类自身发展。 答案 探究点3 孔子“仁”的思想的影响 材料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 思考 材料中,孔子主要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孔子这一思想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 问题:对鬼神的态度、如何做人的问题。积极意义:①孔子不迷信鬼神,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②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有利于个人良好品德的养成,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答案 探究点4 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 材料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孟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