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龙渊道德经讲义[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龙渊道德经讲义[精选]

道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化行今古。着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 御制道德经讲义序 伏惟大道。玄理幽深。神妙感通。觉世度人。超万有而独尊。历旷劫而不坏。先天地而不见其始。后天地而不见其终。夫道由心得。经以印证。朕皇考顺治元年。奠定神州。偃武修文。六年开科选贤。殿试三甲。山西举人宋龙渊。钦选探花。该员在京供职三十余年。勷赞中枢。公正体国。康熙十八年。致仕还乡。专修清静无为之道。又历二十载。内功圆满。特注道德经讲义一书。兹由其子宋家廉现供职太常寺少卿进呈御览。朕久欲效黄帝故事。访道崆峒。今得此项讲义。崆峒之言。悉在是矣。爰道德经。自历朝以来。注释是经者。无虑数十百家。虽众说悉加于剖析。而羣(群)言莫克于折衷。朕素钦前国史馆总裁。都察院都御史。兼经筵讲官。侍读学士元老故臣宋龙渊所注道德经讲义。其言洞彻。秘义昭融。见之者如仰日月于中天。悟之者如探宝珠于沧海。因此特命锓梓。用广流传。凡宗室皇胄。暨文武臣工。均皆敕读。果能勤诚修习。获最胜福田。永臻快乐。敕书为序。以示将来。康熙四十二年十月初八日题于御书房。 考证经注序 太上道德经。岂易言哉。虽玄门之精奥。其实修齐治平之理悉备焉。与吾儒之成己成物相表里者也。道本无言。非言莫喻。理炳日星。世人罔觉。所以老氏不得已。而阐发五千言。言言见谛。使人开卷有益。因言识心。不致偏奇邪见。流于异端。但言曲而理微。人性有顿渐。未易尽识其妙。山西名士宋龙渊先生。沈潜于道。念有余年。专心致志。开示后学。分章逐句。无不诠解。可谓致详且尽。此经八十一章之内。间有与五经四子之书相发明者。于大易之旨。尤多脗(吻)合。尝读功成名遂身退一语。窃叹古今来贤士大夫。往往建不世之勋。迨其后卒鲜令终。缘知进而不知退也。唯西汉留侯。愿谢人间事。从赤松子游。差堪语此。余既善诵老子之言。而喜读宋子之注。实获我心也。不揣固陋。而为之序。时康熙四十二年冬十一月九门军都杨桐题于介山草堂。? 重刊龙渊子注道德经讲义缘起 自汉迄今。注道德经者。代不乏人。要以清初龙渊子宋常星真人所注为最精窍。龙渊子清初太史。历官国史馆总裁。都察院御史。致仕还乡。潜心研究。注道德经讲义。阐发隐微。清圣祖仁皇帝。尊为天书。命以五龙铜板制印。王公鉅卿。有功德者。始得获赐一部。其为当时重视可知。民国初元。刊版一次。流传至今。存书不多。同人等诚恐年久湮灭。爰为发起重刊。使修道之人。得渡迷津。而登道岸。海内同志。定必乐观厥成也。是为引。民国二十八年岁次己卯九月重阳日玄学会同人谨识。 太上道德经讲义 金莲正宗龙门法派第七代龙渊子宋常星注解 第二十三代玄裔清霞子陈振宗校印 观妙章第一 恭闻无极而太极。自然无为之实理。谓之道。造道而实有得于己。谓之德。经者。真常不易谓之经。生天。生地。生人。生物。出生了死之真诠。治国修身之总要。自古圣贤。莫不从此而观徼观玅(妙)。但世俗之人。智见梗塞。心识蒙昧。不能造道以求实德。所以经粗入妙者鲜矣。 凡看经之法。须当正心诚意。不可轻忽放过一字。将自己之言行。体认圣贤之言行。或有不能行者。必须奋志勉力。或有不能明者。必须拜问明师。久久行之。自然心地开明。若或草草看过。心地不明。大道未彻。与不看者何异乎。 道。可道。非常道。 道之一字。先天先地之先不为先。在后天后地之后不为后。最极最大。最细最微。无方圆。无形象。大无不包。细无不入。极大。尚有可量。极细。尚有可指。惟道极大不可量。极细不可指。乃是至妙至玄。无极太极之大道也。可道二字。凡落于言句。便是可道。真静悠久。谓之常。可道之道。即非真常之道也。口既能言。有所形容。有所指示。亦必有所变换。既有变换。岂能常久乎。故曰。可道非常道一句。 名。可名。非常名。 名之一字。即是无名之真名也。凡有名象。皆可名。谓之名。此为有变有易之名也。无变无易不可名。有变有易。所以谓之非常名。天壤之间。形形色色。品汇何穷。其间安名立字者无穷。但万物之名。可以安名立字。大道之真名。虽以道字名之。总是强名。毕竟无名。人能悟可名之名。又悟无名之名。则种种之法。种种皆空矣。 无名天地之始。 太极未分。阴阳未判。本无极也。其间无不有太极。无不有阴阳。不可指太极。不可指阴阳。即是无极。天地本无名。因形象而有名。天地尚在道之后。所以无名乃天地之始。在人心乃喜怒哀乐未发之时。寂然不动之地。此谓人心中无名天地之始也。修道之人。果能知此无名之始。便知天地之始。一切有名者。皆属后起。可知是变灭不常。而非常名矣。 有名万物之母。 大道既无名。又言有名者何也。有此道。即有此理。有此理。即有此天地万物。以无而生有。以一而化万。皆从无极所发。此无极之名。为有名万物之母。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