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氏的伟大功绩-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doc

炎帝神农氏的伟大功绩-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doc

  1. 1、本文档共1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炎帝神农氏的伟大功绩-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炎帝神农氏的伟大功绩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06-7-26 20:05:03???关于炎帝神农氏的丰功伟绩,史籍中少有成篇的全面的记裁,但在各种史籍中,为炎帝神农氏歌功颂德却是随处可见的。 ? ? 《逸周书》说:“神农之寸.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破木为耜、阻、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以助果蓏之实。” ? ? 《用易·系辞下传》载:”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 ? 《管子·轻重戊》载:“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 ? ? 《商君书·画策》载:“神农之世,公耕而食,妇织而衣。” ? ? 《淮南子·修务训》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 ? 《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以省杀生;尝味草木,宜药疗疾,救夭伤人命。” ? ? 《新论·琴道篇》载:“琴,神农造也。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昔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于是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神农氏为琴七弦,足以通万物而考理乱也。” 《吴越春秋》载:“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殁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歌曰‘继竹、续竹,飞土、逐突’之谓也,于是神农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四方。” 《皇王大纪》卷一载:炎帝“相土田燥湿肥硗,兴农桑之业,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为台榭而居,治其丝麻为之布帛。” ? ? 史籍关于炎帝神农氏的功绩的记载,相对而言,比较系统一点、全面一点的要算宋代罗泌所著的《路史》了。《路史》说炎帝“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教之麻桑,以为布帛”;“相土停居,令人知所趋避”;“众金货、通有亡,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侵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之间而七十毒,极含气也”;“每岁阳月,盍百种,率万民蜡戏于国中,以报其岁之成”;“命刑夭作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以荐厘来,是曰:‘下谋’。制雅琴,度瑶瑟,以保合大和而闲民欲,通其德于神明,同其和于上下”,等等。 ? ? 概括起来,上面所引资料记载了炎帝神农氏的八大功绩: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作陶为器,冶制斤斧;台榭而居,安居乐业。 ? ?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创始者,引领了我国第一次“绿色革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他为了使部落生存、发展壮大,领导部族成员不断积累经验,与大自然斗争,从而改变了先民茹毛饮血、以渔猎为生的原始生活状态,由纯消费的社会进入创造性社会, ? ? 炎帝神农氏亲自耕种,遍历千山,寻尝百草,甚至于“一日而遇七十毒”,终因误尝毒草中毒而崩,葬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的鹿原陂。除他留给后人的不朽贡献以外,还有他的精神永照后世。 文章录入:笑珠儿????责任编辑:笑珠儿? ........................................................................................................................................................................................ 新石器時代 中國大約在新石器時代( 約公元前3500到公元前1500年),開始有一些農業聚落出現,由於這時期的人們開始從事農耕和畜牧,相對確保了食物來源的穩定性,進而釋放了聚落內的勞動力從事其他工藝活動,使得文化發展迅速提升。中國出土新石器時代遺存的地點極多,全國各地皆有發現,以比例來說則主要分部佈在黃河流域附近。當時的氣候比今日的黃河流域溫暖潮濕,林木茂密、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湖和沼澤遍佈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的主要農作物為栗、黍,代表器物則是陶器。 仰韶文化(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 因最早發掘的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遺址而得名,為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一般認為仰韶文化的前身為老官台﹑李家村﹑磁山﹑裴李崗諸文化。仰韶文化分布主要以渭水、汾河、洛水等黃河支流彙集的中原地區為核心。基於關中和西北地區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又分為中原仰韶文化與甘肅仰韶文化。中原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村的半坡類型和陜縣廟底溝的廟底溝類型最具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