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科网
毛诗“比兴”观的生成及意义新论
刘天宇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99)
摘要:20世纪以来,研究者们往往忽视毛诗“比兴”说中具有文学意义的一面,或是对这一面推求过深过远,而对其经学的一面又容易视为迂腐牵强。本文则认为,毛诗“比兴”观在内部对《诗经》的文本有一套较为合理的说解方式,在外部则有着深厚的思想文化传统,并且这两者是结合在一起为其经学主题服务的。同时,郑玄为汉代毛诗学派的殿军和集大成者,他为毛传所作的笺注继承并发展了毛传的思路。笔者认为,郑笺对毛传“比兴”观发挥的“过尤不及”的地方,在某种程度正是因为郑玄清楚地认识到了毛传“比兴”的核心特征并加以发展的结果。因此,认识郑玄对毛传“比兴”的继承发展有利于我们准确毛诗“比兴”观的意义。
关键词:毛诗,兴,观念,意义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识码: 随后《毛诗大序》将之改称为“六义”。其中对比和兴的解释,郑玄引郑众云:“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讬事于物也。” 郑玄自己则认为:“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类以喻劝之。”将二郑的释义相比,我们很容易发现先郑着眼于比与兴在写作和表现上的特征,而后郑则侧重于赋比兴各自在政教上的的功用。以上两者,是汉人对比兴的看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可以说,汉人对“比兴”的认识一直有两种视角,一种偏于文学,一种偏于经义。
《毛诗故训传》中毛公所标“兴也”的地方共有116处,注解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在“兴也”之后开始解释诗句中出现的名物,而不进一步阐释。如《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系之”下,毛传曰:“兴也。南,南土也。木下曲曰樛,南土之葛藟茂盛。” 另一种则在解释名物之外对诗意有进一步的发挥,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下,毛公注曰“兴也。关关,和声也。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水中可居者曰洲。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又不淫其色,慎固幽深,若关雎之有别焉,然后可以风化天下。夫妇有别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敬,君臣敬则朝廷正,朝廷正则王化成。”对于毛公这两种注解,郑笺对后一种没有过多发挥,而对前一种则多补充,并且形成了一套固定的阐释模式,如《樛木》,郑笺云:“木枝以下垂之故,故葛也藟也得系而蔓之,而上下俱盛。兴者,喻后妃能以意下逮众妾,使得其次序,则众妾上附事之,而礼义亦俱盛。南土,谓荆扬之域。”可见,如果毛传对兴义的解释不充分,郑玄便会用“兴者,喻……”为其进行补充。今人多认为“兴”即是“喻”。如萧华荣在《汉代“兴喻”说》中说“汉人均将‘兴’理解为‘喻’”,并且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其中引用王充《论衡·商虫》之后还说:“王充在这里还说明了‘兴喻’的特点:喻体和喻意有某种相似性。”可以看出,萧华荣对“喻”的理解是修辞学上说的比喻。刘毓庆也认为“兴”具有隐喻的意义 ,而他所用的“隐喻”,无疑也是一种修辞学上的手法。可是,我们的问题是:毛公也好,郑玄也好,他们那个时候究竟对修辞学上的“喻”有多少认识?在《毛诗故训传》中的“喻”指的倒底是不是一种修辞方法呢?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知道“喻”在先秦两汉时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喻字在先秦两汉时期与谕字通用,有晓谕、告知的意思。如: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礼记·学记》)
乃留兵屯荥阳,使使喻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之变而诛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太尉往喻,乃引兵去,皇帝遂入。(《汉书·周勃传》)
喻还有知晓、明白的意思,如:《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皇侃疏“晓也”;刘宝楠正义引《淮南子》注“明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犹晓也”。《庄子·齐物论》:“自喻适志与”,成玄英疏“喻,晓也”。《孟子·梁惠王上》:“请以战喻”,焦循正义引《广雅》云“喻,晓也”。此外,在《庄子·齐物论》“以马喻马之非马”中,成玄英疏:“喻,比也”,而在这个语境的“比”和我们熟悉的修辞意义上的比喻似乎不是一回事。
由此可见,在先秦两汉时期,“喻”字并不怎么带有今天所说修辞上的意味。孔颖达在《螽斯疏》中说到“郑云喻者,喻犹晓也,取事比方以晓人,故谓之为喻也”,这里在“犹晓也”之外,孔颖达又加上了“取事比方以晓之”,就比较接近修辞意义上的比喻了,但二者之间似乎还有些差距。宋代陈骙的《文则》丙部分专论文章中的喻,列举了十种“喻”法,其中第一种”直喻”可以说就几乎等于修辞上的明喻了,而第五种“对喻”则和《毛诗》中的一部分“兴”有些相像。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陈骙所说的“喻”,其概念的内涵要比修辞学上的比喻大上一些,并不完全等于修辞学上的比喻,况且陈骙所说的是作文之喻,并没有使用《诗经》作为例子。
从现代修辞学的角度来说“兴”的观念,源自上世纪初。20世初,我国学者开始引入国外的修辞学说,《诗经》中的诗句也在此时成为用西方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B-T 34590.10-2022 道路车辆 功能安全 第10部分:指南.pdf VIP
- ISO15189新版标准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二硫化钼滚动涂覆工艺研究.docx VIP
- 利用ICP刻蚀二氧化硅的方法.pdf VIP
- 《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院 电力勘测设计制图统一规定 (建筑部分) SDGJ42-84》水利电力教育文献.pdf VIP
- 缠中说禅108课重点.pdf VIP
- 202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培训考试题库 含答案含详细解析.pdf VIP
- 拟上市公司内控项目建议书.pptx VIP
- 三级园林绿化工(高级)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pdf VIP
- 07CJ03-1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吊顶.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