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佛大学藏敦煌文物叙录.doc
哈佛大学藏敦煌文物叙录
内容摘要:1924年哈佛大学华尔纳在敦煌用特殊胶布粘走12块壁画、拍摄了100多张洞窟照片,而后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还陆续收藏了一些敦煌文物。本文即是对哈佛大学收藏的敦煌文物的调查报告。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的工作人员利用哈佛大学提供的图像,用数码技术模拟还原了这些壁画的原来位置。
关键词:华尔纳;敦煌壁画;哈佛大学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2-0039-06
哈佛大学有许多博物馆,其中艺术博物馆(Harvard Art Museum)由佛格博物馆(Fogg Museum)、布斯驰·莱辛格博物馆(Busch-Reisinger Museum)、亚瑟·赛克勒博物馆(Arthur M.Sackler Museum)组成,馆藏文物27万余件。哈佛大学的敦煌资料包括敦煌文物、华尔纳拍摄的敦煌照片两部分。敦煌文物原藏佛格博物馆,1985年赛克勒博物馆建成后,归新馆收藏,主要是华尔纳1924年1月从敦煌所获,而后陆续入藏一些,共计壁画11块、塑像2件、绢画2件、麻布画1件、纸画1件、写经1件。至于华尔纳所拍石窟照片的底片,大约有150张(包括1925年第二次探险队摄影师Dick Starr所拍摄的照片),保存在哈佛大学艺术图书馆(Fine Arts Library)。
哈佛藏敦煌文物的刊布比较零散。哈佛大学出版社1925年出版的《佛格艺术博物馆简报》(《Fogg Art Museum Notes》)第2卷第3-18页是华尔纳写的《1923年至1924年的中国考察》(《Chinese Expedition(1923-24)》),这是比较早的记录,随文发表第257、428、55窟照片各一张。1926年,华尔纳在《美术研究》第4卷上发表《敦煌一件8世纪塑像与中国、日本同类塑像的比较》(An Eighth Century Statue from Tun Huang with Chinese and Japanese Parallels, Art Studies, Vol.4,1926.),对从第328窟搬走的雕塑进行了研究。1986年,哈佛大学出版一本《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手册》(《Harvard University Art Museums, A Guide to the Collections》, Cross River Press,1986.)刊布3件敦煌文物:宋初(985年)绢画十二面六臂观音、第320窟南壁说法图主尊东侧一身菩萨头像和第328窟一身供养菩萨塑像。1972年,笹口玲在《亚洲艺术集刊》第26卷发表《佛格博物馆藏一件纪年敦煌绘画》(Sasaguchi,Rei, A Dated Painting from Tun-huang in the Fogg Museum, Achive of Asian Art, Vol.26,1972.),就馆藏一件五代天福十年(945)麻布画弥勒说法图展开研究。马德在《敦煌研究》1999年第2期发表的《散藏美国的五件敦煌绢画》一文提到哈佛大学藏2件绢画(十二面六臂观音经变绢画、麻布画弥勒说法图),另外3件是波士顿美术馆1件(开宝八年观音经变)、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2件(水月观音、地藏菩萨)。
曾有较长时间,许多人以为华尔纳从敦煌劫走26块敦煌壁画。此说最早的文章见于曾在1925年随华尔纳第二次西北之行的北京大学陈万里所著《西行日记》(1926年出版),该书1925年5月10日记载:“(木匠老周)今日告我,华尔讷(今译华尔纳)君在敦煌千佛洞勾留七日,予道士银七十两,作为布施。华以洋布和树胶粘去壁画得二十余幅,装运赴京,周之助力独多,特附记于此。”19日记载:“下午十二时偕同行诸人赴县署集议……杨知事、牛科长、周统领及教育会会长相继发言,均以前年华尔讷运去千佛洞画壁二十余方及佛像数尊后,地方人民群向知事诘问。”[1] 陈万里5月10日的“附记”当是后来的补记,即来自19日的谈话。他没有参加华尔纳的第一次考察,现在看来要么是陈万里的误记,要么是敦煌地方官员的夸大之词。此后王重民氏《敦煌文物被盗记》等均沿此说[2]。195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在《警告霍雷斯·杰尼和他的主子们》一文中提到:“据不完全统计,1924年华尔纳在千佛洞用胶布粘去与毁损的初唐、盛唐石窟壁画,计敦煌文物研究所编号第320、321、323、329、331、335、372各窟壁画26方,共计三万二千零六平方公分。”[3]此后,26方说成为最流行的说法,如195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潘絜兹氏《敦煌莫高窟艺术》提到“据敦煌文物研究所调查资料”(也就是常书鸿的说法),华尔纳“用胶布粘去了第320、321、32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