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皖江商埠近代化勃兴的文化解读.doc
皖江商埠近代化勃兴的文化解读
摘要:近代皖江三大商埠芜湖、安庆、大通,在近代化过程中均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勃兴。这是由其内在的良好商业基础,近代中国兴办实业而求富强的思潮及外在的近代化全球趋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皖江;商埠;近代化;勃兴
中图分类号:G1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3)03-0133-004
芜湖、安庆、大通、蚌埠并称为近代安徽四大商埠,除津浦路上的蚌埠外,其余三埠均集中位于皖江地带。近代皖江为何能在近代化发展中拔得头筹,本文试从文化视角予以解读,并从中总结汲取能裨益于当今现代化建设的些许启示。
一、皖江商埠近代化勃兴概况
光绪二年(1876),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将芜湖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安庆、大通同时辟为对外交通口岸,“轮船暂准停泊,上下客商、货物皆用民船起卸。”[1]第二年(1877),芜湖海关设立。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英在沪签订了《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中国“允愿”将安庆等地开为通商口岸。皖江各口岸的对外开放,开始了这些商埠由传统社会走向近代的第一步。自此,各口岸对外经济联系日渐密切,对外贸易及近代化民族工商业有所发展,至20世纪初,已出现“其时扬子江一带外人已习如户闼”,除芜湖外,“安庆、大通两处之货客上下亦复兴盛异常”的景象。[2]
早在清乾隆年间即成为皖江重要米市的芜湖,具有一定的商业基础,开埠后近代化工商业较易兴盛。至19世纪末,在芜湖设立的公司洋行众多,涉及航运、商贸、化工、保险、服务等,促进了芜湖民族资本各业的近代化。航运业如日本的日清公司、戴生昌公司、大阪轮船公司,英国经营长江航运的太古洋行、怡和洋行、鸿安轮船公司,李鸿章的芜湖小轮公司、浙商虞洽卿创办的“三北轮埠公司”在芜湖亦设分公司;化学原料、碱粉、肥田粉、肥皂等化工业品生产经营的厂行,如卜内门洋行等;经营西医药业丸三药店,出售“606”等西药;近代保险业亦有创办,如花旗合群保险公司、慎昌保险公司、保慎水火保险公司、百应泰保险公司等;商贸业,其大宗为米粮的经营,光绪年间米号有“五十余家”[3] ,1912年芜湖米市贸易额4,562,195石,占是年全国米粮贸易总额6,647,538石的68.6%。[4]此外,内地土货与洋货的进出贸易亦盛,贸易额由1877年的1,586,682海关两上升为1894年的10,224,540海关两[5];经营糖烟蛋等百货的有三井公司、英美烟草公司、永泰合烟行、和记洋行、班达洋行等,经营煤油的美国美孚洋行,在弋矶山建油池两座,每座可容油五千吨,年销煤油一万二千吨;近代新闻印刷业除官方的《安徽民报》、《安徽日报》等外,亦有民办的《皖江日报》等近20余种近代报刊,民国中期并有大量通讯社的出现。近代邮电业,芜湖于1876年即设“民信局”,1896年,设大清芜湖邮界总局,辖江苏、安徽7府3州32个分支局所;1883年设芜湖电报局,至1929年有快慢机共8部。
千年古镇大通近代以来,民族航运业在外国轮船公司的刺激下开始兴起并走向兴盛,1876年后英日轮船公司太古洋行、怡和洋行、日清公司先后在大通和悦洲洲尾内江各设“洋棚”候船室一座,置轮航运;大通近代商业亦随之更加繁荣,发展成为皖江流域盐、粮等货物的集散中心,成为安徽四大商埠之一,并博得了“小上海”的美称;纺织、制碱、制皂等化工、电力等近代工业开始兴办,近代民族企业家祝大椿在大通和悦洲创建“振通电灯公司”,年发电量235425千瓦时[6];创办了近代邮政和电信,成立了大通大通邮界总局,与芜湖局平阶;开办了银行,建立起近代金融业;出现了近代西医药业店铺和诊所;创办了《新大通报》、《鹊江日报》等报,诞生了近代新闻业;服务业更为成熟,酒馆、茶社、洗浴等门类齐全。
古城安庆自康熙初年(1662)安徽省建置后,1667年即被定为省府,从此成为省内政治中心。古城的近代化以1861年曾国藩在此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为肇始,随着口岸的开辟,近代航运、商贸始兴,英国太古、怡和两洋行共有江轮20艘,日本大阪和日清商船株式会社有轮19艘。[2]商贸业兴盛,铺号林立,土货、香烟、煤油、汽灯、火柴、香水、钟表、纱布等等品种繁多。经营“606”、“914”等西医药业十余家。随着肥皂、碱粉的输入,近代制碱、制皂等化工业开始建立。随着商业的繁荣,储蓄、保险等近代金融业兴起,如法商在安庆龙门口的“万国储蓄会”,英商的“百立太保险公司”等十余家。可见,皖江商埠芜湖、大通、安庆工商各业呈现勃兴态势。
二、皖江商埠勃兴的文化解读
(一)近代化的内生萌动
明代中叶嘉靖前后,中国传统社会中就已开始了其内发原生的早期近代化萌动。这一早期近代化萌动,首先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发生。[7]
我国封建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