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首都博物馆藏明代铜火铳火炮.doc
首都博物馆藏明代铜火铳火炮
【关键词】首都博物馆;明代;北京地区;火铳火炮
【摘 要】首都博物馆馆藏明代铜火铳火炮共55件,其中33件为北京地区出土,22件为北京地区征集,44件有铭文。本文对这批文物做了调查整理,采集了铳炮尺寸、重量和铭文等重要信息,并进行了归类分型。在此基础上,对馆藏铳炮类型及使用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文献典籍的记载及专家已有的研究成果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明代是中国古代火器发展的鼎盛时期,火器在战争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明代火器最突出的特点是管形火器的发展,“所谓管形火器就是指‘用铜或铁为具,如筒状,中实以药,而以石子塞其口,旁通一线,用火发之’一类的火器,‘亦谓之炮,又谓之铳’。”[1]自明朝建国,北京地区就成为明政府打击元蒙残余势力的军事重地。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后,北京地区的关隘城防更是成为明朝军事防御的重中之重,因此首都博物馆有幸收藏到一批明代铜火铳、火炮。笔者在对实物资料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典籍的记载及专家已有的研究成果,拟对这批文物做一介绍与探讨。
一、馆藏铳炮分类
首都博物馆馆藏的明代铜铳炮共有55件,其中33件为北京地区出土,22件为北京地区征集,44件刻有铭文。笔者通过考察实测,整理出铳炮的尺寸、重量和铭文等重要信息,并将其归纳为五种类型,即永乐手铳、永乐中型火铳、佛朗机、流星炮、佛朗机式铳,还有7件手铳未能归入以上五类。为了表述方便,兹选取有代表性的铳炮列表如下(表一)。
二、馆藏铳炮分述
(一)永乐手铳
永乐手铳是指按永乐七年(1409)定型的样式制造的单兵轻型火铳。永乐手铳由前膛、药室和尾銎三部分构成。前膛与药室相通,从药室到铳口逐渐变细。药室为椭圆形空腔,室壁有一小孔与室腔相通,称点火孔,点火孔上铸有长方形火药槽,槽上安装活动扣盖,称火门盖,装填火药后把火门盖合上,保证药室内的火药不受风雨灰沙的侵蚀,保持干燥清洁。尾銎中空,与药室不通,尾銎口沿稍大,呈喇叭形,可安装木柄,便于发射者把持。药室前后各铸一道加强箍,銎沿加箍。銎外壁阴刻铭文。使用方法是:先将火药由铳口装进药室,再塞入木马子,然后将散弹装入前膛,用火绳通过点火孔点火,引燃发射药。由于存在弹药装填费时、发射速度较慢的缺点,战术上也有采用三排轮放法:“令军中置火铳、神机箭为三行,列阵中,待象进,则前行铳箭俱发;若不退,次行继之;又不退,三行继之。”[2]
永乐年间制造的这一规格手铳,目前发现的实物较多,从已知实物的编号显示,当时的生产数量很大。《明代前期有铭火铳初探》一文中提供的两件实物“天字伍万叁千肆拾壹号 永乐拾玖年玖月 日造(后刻:皇字二号 隆庆三年□运)”及“天字叁万肆千陆佰陆号 永乐拾贰年叁月 日造(后刻:居台子二十二号居路石峡隆庆伍年领)”[3]显示,直到100多年后的隆庆三年、五年,永乐年款手铳还在用于装备军队。
馆藏永乐手铳22件,其中永乐年款的17件,正统年款的4件,嘉靖年款的1件,制造时间有永乐十二年(图一,1)、十九年、二十一年,正统元年(图一,2)、九年,嘉靖二十三年。这批手铳是上世纪70年代购自密云县土产经理部回收组。目前实物所见的这一规格手铳从永乐七年起开始制造,至嘉靖二十三年时仍有生产,其形制构造基本没有大的变化,是明军的主要火器装备之一。
(二)永乐中型火铳
永乐中型火铳的形制构造与永乐手铳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前膛较粗,且为直筒形,尺寸较永乐手铳大,重量较永乐手铳重。通身有三道加强箍,口沿和銎沿加箍。前膛上两箍之间阴刻铭文。表一中的1号天字手铳銎长7.3厘米,内径3.2厘米;3号英字中型火铳銎长只有4.5厘米,内径却是5.6厘米。推测3号火铳的銎可以安装木柄,但是用手把执可能效果不是很好,安放在炮架上使用效果会更好。《明史》:“大者发用车,次及小者用架、用桩、用托。大利于守,小利于战。”[4]
馆藏永乐中型火铳3件,1件为居庸关出土,另2件为城区内出土。其中两件编号为“英”字(图一,3),另一件被锈蚀覆盖,字迹已无法辨认。值得一提的是,馆藏这3件火铳的火门盖均保存完整。在銎内壁底部边缘处阴刻有一个莲花三星符号,张家口市博物馆收藏的5件永乐中型火铳上也均刻有同样的符号[5]。目前所见此类铳的编号除“英”字外,还有“奇”“功”“胜”等字号的。
(三)佛朗机
永乐以后,中国火器发展呈现停滞状态,直到嘉靖时从葡萄牙船上缴获佛朗机后才有所改善。嘉靖九年(1530),右都御史汪上言:“‘今塞上墩台城堡末尝不设,乃寇来辄遭蹂躏者,盖墩台止望,城堡又无制远之具,故往往受困。当用臣所进佛郎机,其小止二十斤以下,远可六百步者,则用之墩台。每墩用其一,以三人守之。其大至七十斤以上,远可五六里者,则用之城堡。每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