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 “对食”辞义考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十四史中 “对食”辞义考释.doc

二十四史中 “对食”辞义考释   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对食”一词除作为一般的词语运用外,它有时候还具有历史专用名词的用途,特指古代皇宫内部宫女与太监之间,甚至宫女与宫女之间结合成“夫妇”的特殊历史现象。然而,作为历史专用名词的这种含义十分隐晦,很难被读者们发觉。因为按照上下文文辞“通畅”的要求来看,把“对食”当着普通词汇来理解往往也能达到上下文的辞意畅达,从而使读者很容易会错其意,即使一些“大家”也很容易犯下这样的错误。且看《汉书?外戚传》载解光奏言:   臣闻许美人及故中宫史曹宫皆御幸孝成皇帝,产子,子隐不见。臣遣从事掾业、史望验问知状者掖庭狱丞籍武,故中黄门王舜、吴恭、靳严,官婢曹晓、道房、张弃,故赵昭仪御者于客子、王偏、臧兼等,皆曰宫即晓子女,前属中宫,为学事史,通《诗》,授皇后。房与宫对食,元延元年中宫语房曰:“陛下幸宫。”[1]   粗读这段话,其中“房与宫对食”一语,很容易把它作为“道房和曹宫二人相对而食”来理解。《二十四史全译?汉书》一书中对于此句翻译便是如此,译者浑不在意地仅从字面意思上把它翻译成“曹宫和道房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吃饭” [2]。   那么这里曹宫和道房到底是不是在“吃饭”?根据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对食”有三种含义:一指“面对食物”,二指“共同进餐”,三指 古代“宫女之间或宫女与阉人之间相恋” [3]。我们先从语法上分析。仔细检读上文,按照上述理解,似乎语法有瑕疵。按照汉语表达习惯,如果把“房与宫对食”理解为“曹宫和道房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吃饭”,则与后文“中宫语房”事件构成一个连续完整的事件,那么“元延元年”表时间状语一句应该提前而不是插在“房与宫对食”和“中宫语房”二者之间。即应如此记叙:元延元年,房与宫对食,中宫语房曰:“陛下幸宫。”如此表述,则文气更为通顺。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上文中《汉书》没有把“元延元年”这一表时间的状语前置呢?难道是班固的一时疏忽?   然而,如果把“对食”理解成二人结成的亲密关系,则上述“问题”可迎刃而解,且文意更加顺畅。显然,“房与宫对食”即二人“对食”亲密关系的缔结,是溢出“元延元年”时间范围,不受其限定的事件; “元延元年”一句只能构成对“中宫语房”的限定。因此《汉书》原文中把“元延元年”一句放在“房与宫对食”之后,“中宫语房”之前是完全说得通的。   事实上,此处“对食”作为首次出现于史书之中的历史专用名词,古人对其特殊含义早有解释。颜师古引应劭的话如此注释:“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甚相妒忌也。”[4]古代类书《佩文韵府》卷一百二十二也持相同解释:“对食,《汉书?赵后传》中宫史曹宫官婢道房与宫对食。注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其相妒忌也。”[5] 前文所述《汉语大词典》“对食”第三项含义,该书编者也正是引《汉书》此文为例证的。因此“房与宫对食,元延元年中宫语房曰:‘陛下幸宫’”一句应该做如下理解:曹宫和道房二人是“对食”的亲密关系,元延元年的时候,她对道房说:“陛下御幸于我”。因此,《二十四史全译?汉书》把 “房与宫对食”翻译成“曹宫和道房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吃饭”是错误的。   那么“对食”一词在史文中的含义,我们应该到底如何取舍呢?笔者认为,我们既要小心在意其历史专用名词的特殊含义,但也要注意防止过度想象,流于荒诞。毕竟,在大多数情况下,“对食”仍然是作为一个普通词来运用的。   如《后汉书?独行传》记陆续事迹:“续虽见考苦毒,而辞色慷慨,未尝易容,唯对食悲泣,不能自胜”[6],其中“对食”一词,从文意表达的角度来讲可作“对着饭食”来理解则比较合适,即陆续面对食物而未食先泣,从而更能表现其悲伤。又如《元史》卷一百九十一记载卜天璋事迹,文中有“御史对食悲哽” [7]一语,也可作此义来理解。此外如《晋书》卷五十五处记夏侯湛事,有“是以居逸而思危,对食而肴干” [8]一句话;《隋书》卷六十九处记王劭用心专一事迹,说他“用思既专 ,性颇恍惚,每至对食,闭目凝思,盘中之肉,则为仆从所啖” [9];都可以做上述理解。   在人数不确定或者多人的情况下,则取“共同进餐”义来理解比较合适。如《晋书》卷八十二记载孙盛与当时的名士殷浩谈论的情状时说:“盛尝诣浩谈论,对食,奋掷麈尾,毛悉落饭中,食冷而复暖者数四,至暮忘餐,理竟不定” [10],此处“对食”,做上述词意理解最为合适。因为是两人共餐,自然相对而坐,面面相对共食为宜。此外如《北史》卷二十四记载当时朝臣封隆之对于“尔朱荣宜配食明帝庙庭”一事的议论:“荣为人臣,亲行杀逆,岂有害人之母而与子对食之理?” [11],以及《明史》卷二百二十六记载张居正去拜访海瑞 ,“瑞设鸡黍相对食” [12],这两条也都可做上述理解为宜。同样,如《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七记苏禹?“与客对食之际,暴疾而卒” [13];《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