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商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与商丘.doc

孔子与商丘   孔子先祖为宋国人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学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学说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后中国几千余年的发展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生在鲁国,但其先祖为宋国人,《史记·孔子世家》《孝经·开宗明义章》《孔子编年》《孔子家语》《阙里文献考》等史籍多有记载。西周初年,周成王封殷帝乙之长子、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于宋,建立宋国。《孝经·开宗明义章》记载:“孔子,其先宋人也。宋湣公有子弗父何,长而当立,让其弟厉公。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正考父受命为宋卿,生孔父嘉。嘉别为公族,故其后以孔为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父,睾夷父生防叔,避华氏之祸而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孔子也。”   商丘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周代为宋国故地。孔子的先祖为宋国人,孔子为祭祀其先祖,常往来宋国,后人在孔子先祖封地(或采邑)河南夏邑县建有孔子还乡祠。春秋后期,孔子为宣扬其儒家思想学说,携弟子周游列国,多次过往宋国,在商丘留下其活动的足迹。   夏邑孔子还乡祠   孔子还乡祠位于河南省夏邑县城北6公里的刘店乡王公楼村西侧。据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孔氏先茔记》碑文记载,孔子还乡祠在宋金时期就已存在,后因年久失修而毁坏。1993年,夏邑县人民政府重修孔子还乡祠,占地近300亩,新修的孔子还乡祠为一组仿文庙之制的建筑群,包括影壁、棂星门、戟门及其两侧的金声门、玉振门、杏坛、东西庑殿、大成殿、崇圣殿、官厅等部分,院内碑碣林立。2008年6月,孔子还乡祠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明嘉靖《夏邑县志》及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夏邑知县孔子第74代孙孔繁洁撰写的《重修还乡祠记》等志书、碑文记载,孔子先祖自4世至10世祖皆埋葬于还乡祠附近。孔子为祭祀其先祖,常往来宋国,后人为纪念孔子还乡祭祖而在其祖茔地建筑孔子还乡祠。   孔子在商丘的活动足迹   1.永城孔夫子避雨处及夫子庙   孔夫子避雨处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东北33公里的芒山镇夫子山南麓,相传孔子周游列国自曹国至宋国途中曾在此避雨。后人为纪念此事,在孔夫子避雨处东南20余米处建有夫子庙,立碑而祀之。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孔夫子避雨处及夫子庙(又称芒砀山文庙)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孔夫子避雨处为一处天然石崖,东西面阔15米,南北进深7.50米,外口高4米,自外向内依次渐低。石崖内中间置孔子石雕像一尊。石雕像高1米,孔子屈膝盘坐,拱手缩颈,石雕像雕于何年不详。清末,在石崖外口垒砌石墙一道,围成一石室,室门上横嵌匾额,阴刻隶书“化成悠久”四字。室门两旁各镶嵌一古钱状石窗。崖前现存明万历年间所立石碑一通,因天长日久、日晒雨淋,其上所刻文字模糊难识。   孔夫子避雨处东南方20余米处原为一处宽敞石平台,相传当年孔子曾在石台上晒书,故名晒书台。后人在台上建庙宇一座,称为文庙,又叫夫子庙,殿内塑造有孔子、颜渊、曾参、孟轲、子思五人的雕像。夫子庙始建年代不详。根据庙内所立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孔子67代孙孔毓圻撰写的《重修夫子庙碑记》和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孔子70代孙孔昭焕撰写的《勒名碑记》记载,夫子庙明末曾遭兵焚,说明此庙至晚建于明代。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永城知县周正纪募捐重修夫子庙大殿五间。清咸丰、同治年间两次被战火摧毁,并重修。   现存夫子庙为清末建筑,坐北朝南,由启圣殿、东西厢房和大成门组成。主殿启圣殿,硬山灰瓦顶,面阔五间(19.20米),进深四间(13.20米),殿内梁架为七步梁带前后双步梁,启圣殿前廊木梁下有四根八棱石柱擎檐。石柱正面阴刻永城知县陈梦莲所题楷书楹联:“德配天地备高明渊博之大,近圣人居若此其甚;道呈古今统二帝三王之傅,中天下立无得而逾。”东西厢房各面阔五间(13.74米),进深一间(4.80米),前房檐带廊,房内梁架为五架抬梁式木结构,硬山顶,灰瓦屋面。大成门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三间(9.80米),进深二间(4.40米),房内梁架为抬梁式木结构,硬山顶,灰瓦屋面,前后房檐各用两根八棱石柱承擎,两前房檐石柱正面阴刻一副楷书楹联:“宫墙数仞不得其门终外望,砥平直矢能白是路即中行。”   2.睢阳区文雅台   文雅台位于商丘古城东南约0.5公里处,原为高出地面的台地,是为了纪念孔子由鲁过曹适宋在台上讲学习礼而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蛙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   文雅台台高1.50米,南北长150米,东西宽80米,台四周沟池环绕,台上原建有纪念孔子的祠庙建筑百余间,清代以前的文雅台建筑在“文革”期间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