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状元挥别朝廷.doc
张状元挥别朝廷
1898年的政治变革揭开了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序幕。光绪帝虽然没有明白作出这样的政治宣示,但其行动已经表明中国就是要向日本学习,就是要走明治维新的路,就是要构建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只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个计划被推迟被耽搁,直至20世纪初新政再启,君主立宪重回中国人的视野,也由此涌现出一批职业政治家,他们在后来的政治变动尤其是从立宪向共和的转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南通张謇就是其影响最大者。
体制内抗争
所谓立宪,其实就是用宪法去约束政府权力,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至于君主立宪,就是在君主统治下,用宪法去约束政府,用议会去保障人民权利不受侵害。在那时比较成功的例子,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榜样也就是日本。
张謇对日本君主立宪的关注已经很长时间了。当日俄战争开打后,张謇就敏锐意识到日本胜俄国败,胜败的关键不在国土、不在人口、不在兵力,而在体制。日本的立宪体制使其致力于实业教育30年,因此有足够的力量与中国、俄国抗衡。
日本稍后的胜利证实了张謇的预见,体制内的驻外使节如孙宝琦、胡惟德、张德彝及一些督抚朝臣纷纷转变立场,以为只有立宪可以防止中国重蹈俄国覆辙。
在家天下时代,一切对于朝廷有利的事情,朝廷都会欣然接受,都会去做。稍事讨论和考察,清廷就于1906年秋天郑重宣布预备立宪,争取用九年时间将中国带入日本那样的立宪国家。
清廷同意立宪并不意味着立即实行,所谓九年准备其实就是一个郑重其事的态度。清廷希望在确定了方向之后稳步进行,先进行官制改革,再参照东西洋各国重定法律,之后再广兴教育,清理财政,整顿武备,经过这些稳扎稳打的筹备后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对于清廷的稳重方案,焦急的立宪党人当然不太愿意接受,他们急切期待用立宪摆脱危机,富国强兵。清廷预备立宪御旨颁布不久,张謇与汤寿潜、郑孝胥等立宪党人反复计议,联络江浙闽粤等地近300名立宪党人在上海创办“预备立宪公会”,出版报刊,宣传宪政;编纂商法和公司法,以保护商人利益,促进工商业健康发展;开办法政讲习所,培养立宪人才。经过这些筹备后,预备立宪公会联络其他政治团体,尝试着举行请愿运动,希望促动清廷加快立宪步伐,早点将中国带上立宪轨道。
张謇和预备立宪公会的领导人确实具有相当能量,他们很快联络全国各地相关团体十多个一起向朝廷施压。面对如此压力,清廷也作出一些善意回应,一再重申立宪方向不变,并同意在中央创设资政院,在各省创设咨议局。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的事情。
各省咨议局和中央资政院为立宪党人的活动提供了合法平台,张謇等人利用这个平台做了大量工作,也就短短几年时间,立宪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各省督抚在咨议局的咨询、问责中,渐渐觉得有点不太舒服,开始有点“官不聊生”的感觉。
其实,从立宪党人的立场说,咨议局并不是一个完全议会,只是一个议政机构,并不具有立法资格。各省议员在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感到这种准议会性质不利于宪政推行,因此他们格外期待朝廷能够速开国会组织责任政府。这就是国会请愿运动的来历。
张謇等人发动的国会请愿运动是一种体制内抗争,在认同体制的前提下建议改革,建议加速。这些建议虽然有违于朝廷“有计划政治”,但其心可嘉,在经过几番折腾奋争后,朝廷还是在第三次请愿发生时作出提前召集国会组织责任内阁的承诺,决定在1913年召集正式国会,在此之前先将官制厘定,并预行组织内阁。
善意忠告
清廷对九年预备立宪的调整是没有问题的,不存在不真诚,只是在人们接受了这个调整,静等按部就班厘定官制,特别是预行组织内阁时,却出了大问题。
1911年5月8日,清廷宣布第一届责任内阁名单,13位内阁成员中竟然有9人为皇室或皇族,这无异于军机处的亲贵内阁、皇族内阁立即引起立宪党人普遍反对,张謇也在第一时间敏感意识到清廷的这个举措不仅违反了祖制,而且处理不好,势必导致人心皆失,国家解体,一场巨大的政治动荡似乎不可避免。
君主立宪是张謇那一代中国人苦苦探究10多年的结果,也是那一代中国人认为最合乎中国的路,君主专制既然已成历史,民主立宪又不想要,只有君主立宪这条路。现在君主立宪弄成这个样子,满洲贵族对权力的垄断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疯狂程度,这不能不使张謇这批老立宪党人感到格外愤怒。
愤怒归愤怒,张謇还是没有与清廷翻脸,传统的君臣观念影响着他,他只能忍气吞声地有话悄悄向皇上说。张謇为此联系汤寿潜、沈曾植、赵凤昌等人联名致信摄政王,旁征博引耐心劝告摄政王仿照咸同年间成例,重用汉大臣之有学问有阅历的人,无论如何不能以国家为赌注,放任皇族和那些高干子弟胡作非为,垄断权力,丧失人心。
为探虚实,张謇还协同友人先至武汉拜访湖广总督瑞?。再至彰德,拜访20多年未曾见面的袁世凯,详细交换对时局的看法。紧接着,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