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故里张店见闻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良故里张店见闻录.doc

张良故里张店见闻录   张良故里在张店   先贤张良的出生地在今日的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之张店村。笔者近日从平顶山市启程向北沿平郏公路行15里,道左可见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所题写的“西汉留侯张良故里”几个大字。其后是一座山岗,顶部正中是一凹口,人们称为马鞍山。从卫星图上看,马鞍山东西如月牙,如弓背,如一弯蛾眉,更如一个竖起的凹面镜,而张店正在这面凹面镜的焦点稍偏西的地方,正所谓堪舆学上的“藏风聚气”之地。站在马鞍山山上向北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从马鞍山向下有五道山岭与山沟,人称五龙山;沿山向西北可以看到一只凤凰展翅的形象,人称龙凤宝地。山顶有红石所砌寨墙如城,为村民避匪患而筑。五龙寨亦称张寨,寨内房舍60余问,遗迹尚存,古井一眼,蓄水池一个,为明清两代张良后裔所建。整座马鞍山和周边相类似的山岭基本上都是外表风化成土、内里却是紫红的火山岩。马鞍山像一座天然的屏障,护卫着张店村这个3500多口人、70%以上为张姓的村落。   据已故老人张孝纯先生遗文,张店古寨名“永兴”。整个古寨呈古铁制油灯形。东西长约1093米,南北宽约856米。寨墙如城,高9.4米,厚有10米,内外皆红石砌墙,内以土夯实,用石板铺面,有寨门5个,东为“寅宾”门、西为“西酉”门、南为“平光远照”门、北为“望云”门,还有一个为“山清水秀”门。门上均设寨楼,楼壁上设有枪炮口。寨门与寨门之间的寨楼上分设炮楼15座。寨外开挖寨壕,阔两丈,深一丈,使寨内与寨外形成屏障。古寨修筑于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寨墙大部分毁于“文革”时期。   笔者了解到,村内街道用红石板铺路,近年以水泥铺就,往日石板路面不复见矣!寨外有乾隆皇帝旌表张店张克猷之妻袁氏孝节碑一通,高近3米,碑身为青石,碑帽为当地红石刻以盘龙,人称红帽碑,甚有特色,至今尚存。寨内跨街还有一座高大的红石牌坊,乾隆亲题的《钦赐孝节坊》,牌坊雕刻花纹繁丽,石狮雕刻栩栩如生,可惜毁于“文革”中,仅有乾隆的题字残石和部件残石留存。1972年,在张店西寨墙外曾发现一座颇具规模的汉墓,出土了一批陶器、青铜器等。此地向西南三四百米内,也曾出土过石斧、石椎,还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彩陶器,还有汉代的画像石和砖、筒瓦。村外至今仍有汉墓群存在。   明清官家宅第遍村中   张店村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之村。马鞍山山顶凹处原有七层魁星楼一座,当地人视为文笔塔或文峰塔,是希望多出文人秀士和官员的风水宝塔,后毁于晚清战乱。张店村村民们正商议着要重新用红石砌起七层的魁星楼,并覆以金色琉璃瓦。   2008年10月14日张店村被公布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6日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   张店村现有尚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96间,其中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进士张安的宅第称为西酉盛(张店寨西酉门内),其大门屋顶的窗格及花鸟透雕图案的工艺美术和文物价值都很高,原隐藏在保护砖墙内,主家打开砖墙欲售卖之,买者愿出500元,主人嫌少不卖,夜间买家竞欲盗取,因雕刻整体性好,牢不可取,盗贼就砸去了部分图案,令人惋惜。   另一家是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提督张乐舜的宅邸,其木雕门窗高雅精细,透雕浮雕令人叹为观止,柱础的石浮雕亦清晰明朗,门内堂上有“裕恒堂”匾额高挂,地上号称金砖铺地,明亮可鉴,撒有金色斑点。此屋经400多年风雨仍巍然而立。其大堂建筑面积为郏县同时代的古建之首。   还有一家是进士张崇的宅邸,称为西官宅(相对于东官宅而言),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张良后裔张宝十四世孙张宅东(六门)创建的四进院,第三进院东西厢房两层,堂屋三层如城堡,人日绣楼,房皆五脊六兽,山墙屋脊有立体砖刻浮雕,其工艺之精美殊为罕见。屋墙下半段为红石所砌,上半段皆砖,至今坚固无裂纹,巍然矗立。咸丰年间其子张崇又建四合院两个、东西跨院两个、会客厅一座及书房等,共计130余问。   惊现诸葛亮“亮携元直”碑   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诸葛亮随祖父、父亲和叔叔从山东琅琊避战乱到今平顶山市市区内诸葛庙街(原诸葛庙村)居住了七年,后又到此地东三十里今叶县的西湖村住了三年(当时同属高阳县)。2006年2月13日,张店村发现了一块红石石碑,长1.06米,宽0.6米,厚0.19米。该通石碑碑面粗糙似略有打磨,而石上有字。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俊杰先生将碑文释为:“亮携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贤宗观地势不严然清静秀逸乃龙凤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区区五十七字,相当于一首律诗的字数,却是一篇简洁、生动、内涵丰富的散文。“宗”通假为“踪”。笔者多次在张店张良纪念馆内仔细对照释文与原碑石,发现“严”字上面有山字头,即“崴”,今作“岩”。诸葛亮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