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嘉年间青岛即墨诗人蓝田交游考.docVIP

明正嘉年间青岛即墨诗人蓝田交游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正嘉年间青岛即墨诗人蓝田交游考.doc

明正嘉年间青岛即墨诗人蓝田交游考   [摘要] 蓝田是明正嘉年间青岛即墨著名诗人,受明代结社风气的影响,他先后参加了杨慎发起的丽泽诗社与冯裕等人组织的海岱诗社,与杨慎、冯裕等诗社成员交游唱和,还与边贡等师友及胡缵宗、王献等各级地方官员交游。在明中叶诗歌复古风潮席卷诗坛的背景下,考察蓝田的结社交游活动,既可从中窥见其诗歌创作异于复古风潮的渊源有自,也可藉此认识当时诗学观念与创作的多元化及诗歌流变的复杂性。   [关键词] 蓝田;明代;交游;杨慎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6-0073-04   蓝田(1477―1555年),字玉甫(玉父),号北泉,莱州府即墨人,明中叶山东著名诗人。弘治五年(1492年)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后因弹劾礼部尚书席书、给事中陈?等权臣,被罗织罪名,遭贬罢归。蓝田著述等身,《蓝侍御集》、《北泉草堂诗集》与《北泉文集》,皆收录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交游也颇为广阔,“从师于李西涯东阳、杨邃?一清、杨石斋廷和,取友于杨升?慎、刘松石天和、张伎陵凤翔”①。兹据蓝田的作品,对蓝田交游对象中那些可知而有闻者一一考述,以期有助于对蓝田及其诗歌的进一步研究。   一、与丽泽诗社成员杨慎、张含的交游   正德元年(1506年),杨慎“与同乡士冯驯、石天柱、夏邦谟、刘景宇、程启充为丽泽会,即墨蓝田,永昌张含结社唱和”[1]。   丽泽诗社的唱和活动,已不可详考。据现有资料,结社之时,丽泽诗社的八位成员皆没有功名,他们作诗论文,互相砥砺,促进了应举能力及诗艺的提高,张含正德二年(1507年)中举人,石天柱、夏邦谟、冯驯、程启充于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杨慎、刘景宇于正德六年(1511年)中进士,他们逐渐成为当时政坛与诗坛的新生力量。在丽泽诗社中,蓝田与杨慎、张含的交游较为深笃。   杨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名。嘉靖三年(1524年),因上疏议大礼,两被廷杖,以翰林修纂谪戍云南永昌卫。在云南期间,他博览群书,精研文史诸学,著作达四百余种,为明代学术大家,对晚明及清代学风和文学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在蓝田交往圈子中,杨慎是当时及后世影响最大的名家。   蓝田与杨慎的交往,有父辈之谊的基础。弘治十六年(1503年),蓝章升太仆寺少卿,来到京城,自此到正德元年(1506年),有四年的时间,蓝田常在京奉侍。同一时期,杨慎及其父杨廷和也在京师。梁招孟《东归唱和集序》云:“三公子皆事其三大人于燕京。其三大人也,俱以文章斐灵、梗概宣洽、道德契符同朝,称三君子交。三公子年相次,读父书,禀父风,敦父谊,而相善如之。后先举孝廉,杨用修、刘子静获隽南宫,蓝玉甫下第东归,两进士送之柳郊,为竟夕饮,赠答以诗,一夜遂成百首,蓝公子拾之缀于奚囊。”[2]10三公子是指蓝田、杨慎、刘澄甫,三大人则是分别指三公子之父蓝章、杨廷和、刘钫。三大人同朝为官,为君子之交,三公子也相知相善,所以杨慎结社丽泽之时,蓝田也参与其中。正德三年(1508年),蓝田六赴春闱不第,即将东归,杨慎、刘澄甫为其饯行,赠答以诗,相互倡和。杨慎《送东?先生玉父东归》曰:“千里相思袂欲分,定知别后赋停云。孔林归去春初暮,萧寺相过日未曛。灵凤昔曾占快?,人龙今又惜离群。遥知渺杳孤舟路,南浦微波起?纹。”蓝田《次韵留别》曰:“握手旗亭坐午林,野人离思暂消沉。他时月屋应劳梦,何处诗坛更赏音!斗酒半醺怜独醒,猗兰一曲忆同心。片帆归去华楼麓,忍听莺声春已深。”《东归倡和》中杨慎的三十四首诗歌不见于今通行八十一卷本的《升庵集》,刘澄甫的三十二首诗也不见于《海岱会集》,所以《东归倡和》作为丽泽诗社唱和的只鳞片羽,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丽泽诗社的活动,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杨慎、刘澄甫两人的早期创作。   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蓝田七次上疏,被廷杖殆死。杨慎也遭遇两次廷杖,并被谪滇南。从此两人天各一方,虽天南海北,交通不便,往来渐少,但他们仍然有书信往来。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蓝田作《答杨升庵》,信中说:“一别二十余年,相望一万余里,贱子放逐东海,而吾兄留滞滇南。云泥悬隔,无握手之期,每念及,辄数夕不寐,计吾兄亦同此怀也。……癸卯孟秋,贱子继室又弃世,衰残之年,复作鳏居,家务又萦心曲,不知造物之于贱子何若是其酷也。”[3]358诉思念之情,叙家常话题。杨慎《寄蓝玉父》曰:“四海风纪蓝御史,廿载逃名即墨城。青冥鸿飞日月白,紫渊龙卧波涛清。晴窗香芸拂?蠹,春谷乔木歌嘤鸣。总角欢游忽衰老,握镜愁看华发生。” 此外,蓝田《题画猫次杨升庵韵》、《题画次杨升庵韵》等诗篇见证了他们之间从总角到华发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