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府州折氏.docx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府州折氏

府州折氏族源与汉化浅论目 录府州折氏族源与汉化浅论1府州折氏的分布和族源2折氏分布的地域特征2府州折氏的族源3府州折氏的兴起、发展和衰落4府州折氏的兴起(唐末至950年)4助后周、宋平北汉(951~979年)5抗击契丹的折氏家族(980~1004年)6长期与西夏苦战的折氏(1005~1124年)7抗金战争中的折氏(1125~1139年)8折氏的衰落9府州折氏的汉化10折氏家风的变化10折氏的改姓11总结11参考文献12府州折氏的分布和族源府州折氏,因折氏首领折宗本任缘河五镇都指挥使奠定府州而为名。在唐末期和五代时期,河曲、代北一代是当时汉人与蕃人杂处的边境,由于居住在当地的汉人、党项人、鞑靼人等各色人等众多复杂,这一代地区受到了中原王朝的高度重视,由于折氏熟知当地的各民族混居形势,中原王朝开始重用折氏一族,折氏渐渐在府州兴起。从唐到宋的将近三百年间,折氏一直镇守府州。府州折氏所处的地域边境贸易发达,根据文献记载,府州是马匹贸易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从地理位置来看,府州地区多草滩湖泊,适合放牧; 从战略位置来看,府州处黄河之滨,扼长城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样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为府州折氏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居住和生活的基础。关于府州折氏族源的问题,国内专家与学者依据传统史料的记载大致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党项羌说;另一种是鲜卑说。对于这两种学说的考证,应该先从对折氏和折倔氏这两个姓氏的源起来考证。折氏分布的地域特征府州折氏分布在今陕西北部的神木县和府谷县。陕西北部的神木县和府谷县地处黄土高原,东靠黄河,与山西省的保德县、河曲县和兴县隔河相望;北靠鄂尔多斯高原,与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和乌审旗比邻而居;西、南方向则通过榆林市与延安市和宁夏银川市互通交通。从地理条件来讲,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陕北黄土高原的过度地带,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湿地、湖泊和许多河流谷底,此地域不仅适合畜牧,而且也适合农耕,“今府谷县西北地区,有百里掌状平原,汉隋都置富昌县,唐代称为富谷,也是因为农产丰富”。这些天然的地理优势是游牧民族居住的天堂和生活的美好家园。从经济条件来看,这一地域是中国北方的边缘地域,是连接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经济过渡地带,这里的经济类型主要以农牧混合型经济为主;这一边缘地带决定了政治上的复杂性,成为了中原王朝与游牧王朝争夺的对象,这种样双方实力此消彼长的对抗,使得这一边缘地带往往具有不稳定性。从军事战略来讲,折氏所处之地,东边临近黄河,西边濒临窟野河和秃尾河的下游,且有古长城可以依靠,古长城横亘在神木县和府谷县境内,蜿蜒盘旋而过。这一地域具有天然的封闭性,为折氏的崛起和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军事防御屏障。笔者认为,从府州折氏的地域分布来看,这些天然优越的地理条件为府州折氏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厚条件,使得府州折氏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经得起风吹雨打。尽管府州折氏所处地带位于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边缘地带,存在着动荡与不稳定的因素,但是这样的状态并不是绝对的,当畜牧王朝和农耕王朝都不足以统一或者控制、震慑这一边缘地带的时候,这里将会是一个祥和的稳定的地带。因此,稳定与不稳定要视两方实力的强弱决定,稳定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会随着政治局势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府州折氏的族源关于府州折氏族源的问题,国内专家与学者依据传统史料的记载大致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党项羌说。国内学术界传统的观点认为,府州折氏的族源应该归于党项羌族,这主要以《新五代史》和《古今姓氏书辩证》等史籍为佐证。虽然《旧唐书》和《新唐书》都记载了党项的大姓,但是《新五代史》才把折氏这个姓氏列入了党项大姓中。在由苏联早期西夏学者聂历山先生所编撰的西夏字典中,可以看到折姓部族不仅分布在麟府地区,而且还分布在河东朔代和西夏王朝内部。但是,大多数的学者并没有详细解读《新五代史》就直接把府州折氏归结为党项羌族,这可能是由于史料的粗略和不完善导致的。另一种是鲜卑说。国内学术界还有一些学者和专家认为,府州折氏的族源应该追溯至鲜卑。参加2007年的“府州折氏族源学术研讨会”的与会者大多持这一观点。有一些史料也有所论述和提及,比如“其实折氏并非党项羌”,“从词义上分析,折氏乃云中鲜卑姓氏……”。此外,折氏族谱研究会在《折氏宗谱》中发现有‘折氏源出鲜卑’的记载。笔者认为,无论把府州折氏的族源归结为党项羌族还是鲜卑,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我们还必须去考证折氏和折倔氏这两个姓氏的源起。折氏,这个姓氏在《后汉书》中早有记载:“折像字伯式,广汉洛人也。其先张江者,封折侯,曾孙国为郁林太守,徙广汉,因封氏焉。”折倔氏,这个姓氏在《晋书》中曾三次记载;《姓解》是最早把府州折氏与鲜卑折倔氏联系在一起的历史记录,因为在此书中记载了南凉王后折倔氏,这一记载应追溯至《宋本广韵》中关于折字的注解。《折克行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