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留在历史记忆里的巾帼先锋张若名.doc
留在历史记忆里的巾帼先锋张若名
她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天津“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她是天津“觉悟社”的创始人,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女性,也是中国第一位留法女博士。她才华横溢,胆略过人,却命运多舛,悲壮一生……
少年壮志 时代精英
张若名,字砚庄,1902年2月23日生于河北省清苑县温仁村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她自幼聪明活泼,性格倔强。1910年,望女成凤的父母,送她到天津上小学。小学毕业后,张若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名闻遐迩的“重点学校”――“直隶北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与邓颖超成为同窗好友。在校期间,张若名出类拔萃,德才俱佳,各方面都表现十分积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张若名被选为“天津学生联合会”评议会主席,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评议部部长。1919年6月27日上午,“天津各界联合会”派张若名、刘清扬和另外8名男代表火速进京,直奔新华门,签署请愿书,抗议中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众怒难犯,民心难违。在青年学生和各界爱国志士誓死不渝的坚决斗争下,总统徐世昌退却了,人民胜利了。张若名与刘清扬等女中豪杰,也在这次血与火的洗礼中,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新女性在爱国运动中的伟大力量。张若名,这位胆略过人,如花似玉的小姑娘一时间成为名噪津门的巾帼英豪。
1919年8月27日晚,张若名又与周恩来、郭隆真等革命青年赴北平参加近代史上有名的“八月反马良运动”,不幸于28日一起被捕。慑于民怨声威,30日,反动政府不得不释放了周恩来、郭隆真、张若名等全部被捕代表。
1919年9月16日,为了更好地领导天津学界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在周恩来、张若名的提议和倡导下, “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女界爱国同志会”共20名青年进步学生,联合成立了天津“觉悟社”,同时出版《觉悟》社刊。觉悟社成员都抱定“独身主义”信念,本着“革新、革心”的精神,以“自觉、自决”为主旨,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和妇女解放理论。李大钊还在1919年9月21日来津并发表演说,给社员以鼓励和支持。为躲避反动政府和刽子手的逮捕与暗杀,每位社员都通过抓阄确定了自己的代号。周恩来的代号为“5号”,化名“伍豪”,张若名的代号为“36”,化名“衫陆”。在《觉悟》1920年1月20日第一期上,张若名署名“36”,发表了近7000字的论述妇女解放事业的长篇讲话《“急先锋”的女子》,这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
1919年12月28日,为抗议日本人枪杀我爱国学生暴行的“福州惨案”,在南开学校前广场,数万人集会声讨日本法西斯暴行,爱国学生遭到反动政府的毒打和逮捕。1920年1月29日下午3时,数千名学生怒不可遏,游行至省公署门前。张若名、周恩来、郭隆真和于方舟当场被推选为请愿代表,与反动当局据理力争,当即被捕。人们义愤填膺,省公署前遂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一.二九”惨案。5时,周恩来、郭隆真、张若名和于方舟被保安警察押至警务处关押。一路上他们高呼:“学生万岁!同胞万岁!打倒卖国贼!誓死不屈!”并签署声明:“本次请愿活动,由我们四人完全负责。”在狱中,他们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张若名在狱中第一天的日记里写道:“……精神是很快乐的。”
弃政从文 以文救国
鉴于张若名在学校和社会上的种种表现,作为封建家长的父亲极为恼火。张父和其他家族成员软硬兼施,曾多次以断绝父女关系和切断经济供给相要挟。但她始终心如磐石,意志坚定。周恩来、郭隆真、张若名出狱后,觉悟社考虑到被捕社员的安全,一致主张他们4人赴法留学。
1920年11月7日,张若名终于逃脱了封建家庭的禁锢。在北京爱国律师刘崇佑等进步人士的资助下,和周恩来、郭隆真、刘清扬同乘“波尔多斯”号法国邮轮,由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从此,张若名踏上了新的人生征程。
1920年12月18日,张若名和周恩来、郭隆真等革命青年踏上了巴黎公社的故乡。先到马赛,夜赴里昂,辗转蒙彼利埃,最后移居巴黎。
1922年上半年,张若名和郭隆真一起加入了以周恩来、赵世炎、李富春为首的“中国少年共产党”。周恩来任支部书记,张若名任执行委员。为了完成学业,刚到法国时,张若名和郭隆真都在巴黎的云母片厂做工,半工半读。郭隆真比张若名大8岁,总像大姐姐一样照顾张若名的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后,张若名已能顺畅的阅读、翻译马克思主义的法文原著。在少共组织的共产主义研究会中,常常由她主讲。在周恩来的建议下,她又把讲稿整理成文章,以化名在法国《赤光》杂志上发表了中国妇女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剩余价值》、《阶级斗争》和《帝国主义浅说》等文章。同时,她还经常为国内的《晨报》、《妇女日报》等报刊撰写法国通讯。1924年,周恩来回国,把文稿带回国内印刷出版。当年上海新文化书社出版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收录了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