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荆门獾子冢搬迁车马土体分析研究.doc
荆门獾子冢搬迁车马土体分析研究
内容摘要:本研究采用SEM-EDS和XRD分析方法,对獾子冢搬迁车马土体土样进行分类定性,对土样的元素成分、黏粒矿物组成进行分析。针对车马土体最典型的裂纹病害,对土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和试验,特别是进行了不同初始含水量下土样的失水收缩模拟实验,对土壤的线收缩率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此外对土样易溶盐、酸碱度、有机质含量也进行了测试。试验研究不仅可以为后续修复工作的科学实施和保存展示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也为探讨比较规范的土质类文物的分析方法和试验方案提供了案例借鉴。
关键词:獾子;战国车马坑;土壤;黏粒矿物;线收缩率
中图分类号:K8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1-0082-04
前言
为配合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力量,对工程涉及的地处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松林村二组的严仓墓群的獾子冢主墓(M1)和车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了大型楚墓一座和车马陪葬坑两座。由于两座车马坑保存状况良好、观赏价值较高,文物科技保护工作人员对其中的两乘车马进行了整体搬迁,现存放于荆门博物馆临时库房内。在存放过程中,搬迁车马由于土体干燥失水,发生了严重的收缩开裂。为了科学合理地拟定后续保护修复方案,并顺利开展复原展示工作,对搬迁车马土体进行了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
一 搬迁车马保存现状及典型病害
1. 搬迁车马土体病害
图版35是在发掘现场渍水饱和的车马土体,图版36为搬迁后的车马土体由于失水收缩而造成的龟裂和纵贯车体的裂纹。
车轮发掘后由于和周围土体剥离引起的卸荷作用而产生的裂纹,见图版37。车轮土体发掘后由于应力而造成的局部崩裂,见图版38。
2. 临时存放库房内温度、相对湿度监测
库房环境监测选择温度和相对湿度两个参数,采用一个温、湿度计来进行测量,人工记录温湿度数值。并同时对库房内的水分凝结状况、车马土体表面的霉菌滋生和发展情况进行记录。根据室内实际情况,采用人工干预进行主动通风换气,改善和调整库房内的温、湿度水平。观察车马比较明显的状态变化,对显著病害比如土体的开裂等进行描述和测量记录。整个记录过程包括两个时间段:从2010年11月3日开始,车马从发掘地搬迁进库房后进行记录,到2010年12月9日,为第一个阶段;2011年5月19日到2012年2月9日,为第二个阶段(见图1)。
在监测过程中,记录到的最高温度为2011年8月17日的32℃,最低温度为2012年2月3日的5℃。记录到的最高相对湿度为2010年11月17日的96%,最低相对湿度为2011年10月14日下午通风后的40%。除过通风换气造成的相对湿度较大幅度降低之外,目前存放车马的简易库房内的相对湿度基本稳定在88%左右,形成了一个湿度水平相对平稳的保存环境。
二 车马出土所在地的地质状况调查
沙洋地区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西北部,属中生代以来沉降带,是江汉盆地的组成部分。
地层特性:区内为新生代第三系地层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上层是第四系全新统,由亚黏土、亚砂土及黏土层组成。中层由中、上更新统组成,主要岩性是一套砂砾石,厚30-50米。下层是由第四系下更新统和第三系组成,下更新统是一套砂砾石层,第三系是一套成岩较差的黏土层、泥灰岩及砂岩。中下两层间有一厚度不等的黏土层。
地质构造特性:区内构造单一,中生代以来以垂直升降为主,各处沉积厚度不等。近汉江一带沉积厚度较大,边缘地带沉积较薄。东部与基岩山区接触,褶皱和断裂发育充分,有北西向和北北东向两组构造行迹,其中北北东向断裂在易家岭一带延至沙洋地区,被第四系掩埋,它构成地质系统与基岩山区直接连接的通道[1]。
三 土壤相关特性分析研究
1. 土壤试验分析的内容
对獾子冢车马出土所在地进行系统规范的土壤采样,用于后续的试验分析。土壤分析测试内容包括:结合SEM-EDS 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确定车马土体的黏粒矿物组成;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试验,包括原始土样的力学特性测试分析,制作成标准试样的土样力学特性测试分析;进行土壤的收缩特性测试,通过测定土壤在不同初始含水量下,土样在失水过程中的含水率和收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得到土壤的收缩特性曲线。
2. 土壤元素成分、黏粒矿物、易溶盐等试验分析。
根据收集的荆门沙洋地区的土壤分布区划资料,基本上可以推断车马出土地所在的土壤类别为具有隐域土特征的黄棕壤土类中的一个亚类[2],但还需要进一步实验室分析结果的支持和界定。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结果(见表1)表明,车马出土地的土样元素化合物组成以石英基质为主要成分,此外还有铝、铁、钾、镁、钙等元素相成分。土样X射线衍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