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阳城北李家坟与几位黔籍名士.doc
贵阳城北李家坟与几位黔籍名士
在贵阳城北阳关与粑粑坳之间的川黔公路旁,有一个地名叫李家坟。1927年底,因享誉京师的清末良吏、贵阳人李耀初与原配夫人杨氏归葬于此而得名。李家坟原属贵筑县白云区阳关乡,后隶属贵阳市乌当区野鸭乡,现为金阳新区金岭社区上寨村李家坟村民组。李氏墓前原立有一排硕大的石狮和一对高耸的石华表,系民国时贵阳城北川黔公路上的标志性建筑物。抗日战争时期,李家坟为入川客商搭乘军车的聚集地,遂有几户农民搬迁在公路旁设摊居住。解放初期,曹绍华部土匪常在这里设伏,袭扰过往行人及车辆。1950年3月5日,解放军二野五兵团16军46师和47师供给处长张维友、李俊峰及一个班战士护送两车军用物资经贵阳去重庆,于此遭受武装土匪袭击,除一名战士突围报警外,其他人均壮烈牺牲。因此,李家坟又成为解放贵州烈士的捐躯之地。
残存墓地及名迹汇聚的石华表
“文革”之中,李家坟墓前石狮被捣毁无存,一根石华表被拉倒变成当地居民的家用石材而毁灭,所幸李氏墓碑和一根耸立着的石华表依然完好。随着金阳新区的开发建设和道路改造,李家坟成为一片居民聚居区,李氏墓地及耸立着的石华表化为居民房舍相邻之物。
莫小看这残存的墓地及石华表,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与信息,记录了几位贵州先贤的墨迹刻痕以及他们的才华情操,十分难得,弥足珍贵。李氏墓碑中书“清授通议大夫、晋封荣禄大夫李公耀初之墓”,右书“民国丙寅年十月吉日”,左书其子忠信、忠敏、忠简、忠恕及孙、曾孙名讳。仅存的石华表顶有左视蹲兽一只,正面为楷书“曰知曰仁曰圣曰义曰忠曰和,周礼六德俱备,诚足裕后光前”,为“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世愚侄夏同和顿首拜撰”;左面为楷书“为乡里重羡,此日芳型犹在,长使黔南父老瞻拜松地”,为“清授资政大夫、甘肃布政使、年姻愚弟陈灿顿首拜撰”;右面为隶书“不朽立千秋,信石贻谋,累世恪守清白家风”,为“赐进士出身、内阁学士、如兄桂蘅顿首拜撰”;背面为楷书“中华民国丙寅年十月吉日”,下书其子嗣曾孙。
华表留存了清末状元夏同和、勘界大臣陈灿及京师权贵桂蘅的联语手笔,其历史文化价值非同寻常。遗憾的是,另一华表被毁,其联语书刻内容无法得知,令人叹惋!
不畏强暴的清末良吏李耀初
据(民国)《贵州通志》等史籍记载:李耀初名天锡,贵阳人。清光绪二年(1876年)举人,次年中进士,由此进入仕途,先后在直隶、热河当官,历署滦平县、丰宁县、怀柔县、永清县知县。由于为官清正,亲民恤民,升任南路同知、涿州知州,官至霸昌道员。
耀初在永丰县任职时,曾单骑谕散聚众抗官的数千矿工。在永清县敢于囚系倚势鱼肉小民的权贵刚毅之恶仆,且不顾刚毅驰书缓颊,卒正其法。耀初不仅治政有术,而且治河有功,在永宁河决口合龙,修理泸沟桥减水石坝、北中汛漫口合龙等项工程中,出力献策,颇有建树。人谓其有折狱才:在怀柔任上,了结旧案,为人称道。之后调部清理积案,其殚精竭虑,百日处理三千余件,多所平反。1920年,李耀初病逝于贵阳,春秋七十二。
据耀初嫡孙李孝彬先生介绍:李氏原籍为陕西临潼,其曾祖善宝公于清嘉庆年间避难入黔,经商致富,落籍贵阳,卜葬贵阳城南望城坡“金狮挂玲”之地。耀初公原配为贵阳人杨氏,生有忠敏、忠简二子,继配为北京人薛氏,系他在京师做官时所娶,后随他回黔,生有忠信、忠恕二子。杨氏祖母去世后葬于李家坟,耀初公原葬望城坡李氏坟山,1927年迁葬李家坟,与杨氏祖母墓为邻,才修置石狮、立华表。嫡祖母薛氏则葬于望城坡祖坟地,陪侍先祖。李孝彬父亲以后的字辈为“忠孝家声远”,其他的上下字辈就不知道了。李孝彬父亲忠恕改名忠素,伯父李独清字忠信,又字笃卿。祖父去世后,因家庭失和,祖母薛氏只得带着独清、忠素二子搬迁到城内法院街的一栋空空如洗的老房居住,仅靠收一点田租维持生计。由于家庭困窘,李孝彬的伯父从小刻苦读书,奋发图强,以此谋划未来,重振家业。因父亲两兄弟分别迎娶的是两姐妹(伯母陈华、母亲陈荃是重庆人),故而未分家另居,系三代同堂,两房共一子。
谈及祖父李耀初,李孝彬先生又说:祖父为官刚直果毅,有“京师良吏”之誉。其与当时的黔籍名流多有交往及诗词唱和,与内阁学士桂蘅交谊深厚,有如兄弟。祖父能诗善文,著有《寄傲山房诗存》、《宦直存稿》存世。
名重黔中的一代学人李独清
耀初之子李独清(1909—1985年),12岁时丧父,在其母薛氏的严督下发奋读书。1926年毕业于达德中学,1930年毕业于省立贵州大学经济科。由于学养淳厚,先后被聘为贵州省政府秘书和贵阳女子师范学校教师。1937年,李独清任贵州省文献征辑馆校勘、编辑,负责分纂《贵州通志》金石、艺文、祠祀三分志,曾撰写《孙文恭公年谱》、《卢丰碑辩》等文,撰辑《贵州名胜古迹概说》等,致力于贵州史志典籍的考订与编纂。1942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