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隐喻式联合词的认知阐释.doc
隐喻式联合词的认知阐释
摘 要:汉语中的联合构词可以说是极具特色的,作为合成式复合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式复合词受到了很多学者的重视,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角度入手,对联合词进行分类探析,以期对以往的研究有所增益。
关键词:联合词 隐喻 阐释
本文所论及的隐喻式联合词是指联合式复合词的意义在原义的基础上发生了隐喻引申,使词义更加丰富。
一、认知语言学意义上的隐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人类的思维就是建构在隐喻之上的。人们的许多经验和活动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人们的概念系统大多是由隐喻建构的。认知语言学家指出,相似性是隐喻产生的基础和灵魂,隐喻就是要发现“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从而用“始源域之名”代替“目标域之实”。恰似赵艳芳所论述的:“在隐喻结构中,两种本似无联系的事物之所以被相提并论,是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它们产生了相似的联想,因而最终会利用这两种事物的交融来解释、评价、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这就是隐喻的认知基础。”基于此,我们可以以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为出发点对现代汉语中的隐喻式联合词试作分类阐释。
二、隐喻式联合词的认知阐释
(一) 性质相似的隐喻
性质相似的隐喻式联合词是以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性质相似”为基点,通过隐喻机制,把我们所熟悉的事物投射到了原本不熟悉、不易理解的事物或抽象概念中,从而使其易于被理解、接受。以“豺狼”一词为例:在汉民族的思维习惯中,豺和狼一直是两种非常贪婪、残暴的动物,能给其他很多动物甚至人类带来严重的伤害。当人们想要表达某些人凶恶残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时,就以“凶恶残暴”这一特征为桥梁产生联想,从而以自己熟悉的凶猛动物“豺狼”来喻指“凶恶残忍的人”。此类隐喻式联合词还有“爪牙、禽兽、虎狼、堡垒、本末、甘苦、钢铁、风雨、机械、锦绣”等。以下面两个词为例具体分析:
“堡垒”在词典中的解释:①在冲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②比喻难于攻破的事物或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人。因为作防守用的建筑物一般是非常坚固、难于被攻破的,可谓“固若金汤”。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的人也是非常固执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喜欢一意孤行。一个是物质上的坚固,另一个是思想上的顽固,两者在“牢固”这一特征上具有相似性。所以,人们就用指“坚固的建筑物”的“堡垒”通过隐喻机制投射到了指“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的人”。
“甘苦”在词典中的解释:比喻美好的处境和艰苦的处境。“甘”和“苦”是两种相对的滋味和感觉,味道的“甘苦”可以通过人的味觉系统直接感知。比如当人的舌头接触到甜的食物时,往往会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而接触到苦的食物时,往往会产生痛苦的心理感受。于是,人们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将具体可感的“甜和苦”与抽象的“美好和艰苦”联系在了一起,通过隐喻机制喻指“美好的处境和艰苦的处境”,这也是基于两者在特征上的相似性。
类似词在文学作品中也是经常出现的。如:
(1)看起来这封建堡垒、老顽固,还得不断地攻着点儿!(魏巍《东方》)
(2)只因打了仗,你们一同出来,患难相救护,疾病相扶持,这种同甘苦、相感激的情感的积聚,便产生了一种很坚固的友情。(冰心《我的朋友的母亲》)
显然,这些经过隐喻机制取得新意的词,用在句子中后,能让人由它们的本来意义生发联想,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使话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二) 功能相似的隐喻
功能相似的隐喻式联合词是以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功能相似”为基点,通过隐喻机制,以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理解、对待不熟悉、较为抽象的事物。以“包袱”一词为例:旧时,人们在外出的时候多半会带上用布包起来的包袱,往往使行动不便。在这种情况下,“包袱”就成了影响人们行动的负担,一种具体的、有形的负担。而平常所说的“某种负担”是一种虚化的概念,它是无形的,在不同的语境中,指称对象可能也不同。但这种无形的负担跟包袱之间具有功能上的相似,即给人以压力。于是,人们就以此为基点产生相似联想,用具体的实物“用布包起来的包”来喻指抽象的概念“某种负担”。类似的词语也有很多,如:“把柄、膀臂、材料、巢穴、藩篱、根基、骨干、牢笼、阶梯、领袖、羽翼”等。以下面的词语为例试作阐释:
1.牢笼:关住鸟兽的东西,比喻束缚人的事物。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鱼儿就应该在海洋中自由遨游,鸟儿就应该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也是一样。当笼子或其他东西把鸟兽关住后,它们就失去了那种自由,受到了束缚。同样,当人被某些事物束缚住之后就很难伸展拳脚,容易为其所困。所以,基于“给人或物束缚”这样相似的功能,“牢笼”由指关鸟兽的东西隐喻为束缚人的事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羊水栓塞护理措施.pptx VIP
- 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docx VIP
- 2025年粤东西北教师全员轮训心得体会2篇.doc VIP
- TCRHA-成人床旁心电监测护理规程.pdf VIP
- 中联W6015-8A塔吊说明书操作手册.pdf VIP
- 过滤材料和部件市场前景预测与技术创新策略研究报告.pdf
-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降低.pptx
- 8.27-安徽A10联盟2025届高三8月底开学摸底考试题及答案1号卷·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底开学摸底考物理答案.pdf VIP
- 华为HCIE-CloudServiceSolutionsArchitect云服务练习试题.doc
- 8.27-安徽A10联盟2025届高三8月底开学摸底考试题及答案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底开学摸底考英语答案 1.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