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4.即景抒情诗四首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4.即景抒情诗四首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4.即景抒情诗四首Word版含解析

即景抒情诗四首 “尾大”就“去不掉”了吗 2013年4月号《特别文摘》载有一篇题为《诸葛亮昏招害关羽》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写道:“现在也有人……说也许是他们故意让关羽死,害怕他不好驾驭,害怕他尾大去不掉。”这里对“尾大不掉”的理解有误。 “尾大不掉”比喻属下势力过大或机构组织庞大臃肿,以致指挥失灵,调度不动。典出《左转·昭公十一年》。楚灵王想任命弃疾为蔡公去管辖蔡地,征询申无宇意见,申无宇对楚灵王论述了国内国外的情况之后,说了两句带有结论性的话:“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意思是说:树梢粗大了,必定会被折断;尾巴太大,就会摆动不了。这里的“掉”应该理解为“摆动”;“不掉”,就是调转不灵、摆动不了。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董鸿毅 简 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24岁中进士,因《谏灵驾入京书》一文为武则天所赏识,任为麟台正字(秘书省属官),后任右拾遗。三十八岁时退职返乡,不久被县令段简害死于狱中。 张若虚(约660—720),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年间进士,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为中书令。因正直敢言,受到权奸李林甫的排挤,贬为荆州长史。 贾岛(779—843),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北京)人。其家境贫寒,多次应举不中,一度出家为僧。后受韩愈影响还俗。曾任遂州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普州(今四川安岳)司仓参军等职。 作 品   陈子昂,有《陈伯玉集》。张若虚,其诗仅存两首:《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张九龄,有《张子寿文集》(或称《曲江集》)。贾岛,有《题李凝幽居》。 即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诗人写景是为了衬(包括正衬、反衬)情,具体关系为: 第一种情况,“乐”景正衬“乐”情。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写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喜悦之情。 第二种情况,“哀”景正衬“哀”情。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凄凉之景也可以用来烘托凄凉的气氛,而且更为常见。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用落叶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第三种情况,“乐”景反衬“哀”情。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的关键,或要抓住全诗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或要联系上下文。 第四种情况,“哀”景反衬“乐”情。景是为情服务的,若全诗是“乐”情,前面的“哀”景完全有可能是为反衬“乐”情服务的。 汀(tīnɡ)    扁舟(piān)   捣衣砧(zhēn) 怆然(chuànɡ) 滟滟(yàn) 霰(xiàn) “束”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形体,外部有绳索之类的方圈,中间有三根木柴,合起来表示“用绳索捆束木柴”的意思。本义为捆束草木,泛指捆绑其他东西,又由捆绑引申为约束、束缚,装束。 “束”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束”的字大都与带尖的东西有关,如“剌”“敕”“喇”等。 登幽州台歌 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情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案:“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诗人俯仰古今,表达了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2.【鉴赏诗歌的意境】“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案:把个人置于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3.【鉴赏诗歌的技巧】分析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答案: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单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4.【鉴赏诗歌的语言】这首诗歌的句式有何特点?这有什么作用? 答案: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之”和“而”),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喟然长叹的情景。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此诗篇幅短小,但是内涵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诗句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有人认为,《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