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高考政治试题精析精编:必修4.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高考政治试题精析精编:必修4.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高考政治试题精析精编:必修4.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Word版含解析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无题) 第二节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2016·上海单科,24)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D.在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2016·海南卷,22)为了摆脱贫困,核桃坝村炼过铁、办过化肥厂,但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在茶叶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带领村民种茶,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整体发展格局,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该村的转型发展表明(  ) ①成功的实践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②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  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④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该村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形成新的整体发展格局,说明①正确;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取得成功,说明③正确;失败与成功有明确的界限,②错误;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④说法错误。 (2016·江苏政治,37)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 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制人类的对手?如果智能机器人被滥用,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3)某班同学就“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展开辩论,如果你作为辩论的一方,请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②综合运用《生命与哲学》《经济生活》知识加以阐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50字左右。 答案:正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理由: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防范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各种风险。人类可以通过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促进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健康发展,以造福人类。 反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主要理由: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智能机器人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不可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做出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导致风险不可控。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节 意识的本质 (2016·全国Ⅲ卷,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二节 意识的作用 (2016·全国Ⅱ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6·全国Ⅱ卷,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