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与可画[精选]
* 文同,字与可,四川人,北宋画家,时墨竹画代表人物。宋仁宗时进 士,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等知县、知州。与苏轼是表兄弟,大苏轼18岁。元丰初年知湖州(浙江吴兴),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 据说,文与可在自己的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冬夏,晴雨,晨昏,他都要仔细观察,研究竹子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和姿态。时间久了,他墨绘的竹子,幅幅动人,富有生气。他的一个好友曾题诗赞叹:“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就是说,他在落笔前,就把竹子的形象孕育在心中了,即“成竹在胸”。 苏轼自己不擅作画,但文章却从“胸有成竹”中精辟的展示了从观察到构思,从学习到实践,再到表达这一艺术创作的主要环节和基本过程。其实,文章并非仅仅在告诉人们该如何去作画,“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这里面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寓意。 于潜僧绿筠轩 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注释】此君:晋王徽之爱竹,借住友家即命人种竹。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扬州鹤:据传有四人谈论平生最快意之事,一人希望多财,一人说宁愿骑鹤作神仙,另一人希望作扬州太守。最后一人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意思是三者得兼。东坡此句即说说:若对着竹子还大嚼猪肉,岂不是太狂妄了?世间哪有扬州太守与骑鹤化仙两者得兼之事?既作风流太守就不可能成仙。同样的,赏竹雅士岂能对竹大嚼!后人就以“扬州鹤”来代表十全十美的,完全合乎理想的事物,也等于是奢望的代名词。 题 解 元丰二年三月,苏轼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就写下了这篇情深意切、凄切动人的优秀散文。 本文记叙了苏轼和文与可之间的深厚情谊,庄谐相衬,并阐述了文与可的画论,有回忆,有议论,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的优秀散文。 读准字音 与可以书遗余( ) 近语士大夫( ) 萃( ) 寒梢( ) 笔砚( ) 斤斧何曾赦箨龙( ) 喷饭( ) 畴昔( ) wèi yù ①告诉 cuì shāo yàn tuò pēn chóu ②告诫 全 文 结 构 第一段 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谈自我艺术实践的体会 第一层 由竹说起,提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 第二层 写作者自己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 第三层 评价苏辙的看法,表明自己比弟弟更能领悟 文与可的画论 第二段 追忆二人在交往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事 第一件 投求画者的绢于地,并言当袜穿,传为笑话 第二件 书信往来各自表述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 的美学观点 第三件 追述自己一首“筼筜谷”诗令文夫妇为之喷饭 第三段 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并表明二人 关系感情深厚、亲密无间 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高的嫩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直长到像剑拔出鞘般几丈高,都是一生长就有节有叶的。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勾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有活生生的竹子呢?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提笔凝神看去,就看到了自己想要画的竹子,急忙起身捕捉它,挥笔直进,像兔子跃起、鹰隼俯冲一样,稍一放开就消失了。与可告诉我这些。 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却不能做到,是由于内心悟得与外在动手不能一致,这是学习不够的毛病。所以凡是在心中认识到,但是做起来不熟练的,平时自认为很清楚,但事到临头忽然不明白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的吗?子由写《墨竹赋》给与可,说:“厨子,是杀牛的,但讲养生的人从中悟出了道理;轮扁,是造车轮的,但读书的人赞成他讲的看法。如今您寄托意趣在这画竹上,因而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境界,难道不是吗?”子由不曾作过画,所以只得到了大致的意思罢了。像我呢,哪里只是得到了他的意趣,同时也得到了他的绘画方法。 与可画竹,起初自己并不看重。四方的人们,带着白绢来请他作画,一个接一个在他的门口脚与脚互相踩踏。与可厌烦他们,把白绢丢在地上骂道:“我将拿这些白绢做袜子!”士大夫们传着他的话,把这作为话柄。等到与可从洋州回京师,我正任徐州知州。与可寄信给我说:“近来告诉士大夫们说,我们画墨竹这一流派的人近在徐州,你们可去他那里求画。做袜子的材料会聚集到您那里了。”信末又写了一首诗,其中的大意说:“打算用一段鹅溪绢,画出寒竹万尺长。” 我对与可说:“竹子长万尺,必须用绢二百五十匹。知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数据结构_3[精选].ppt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精选].doc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实时监控报警系统[精选].doc
- 数据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标准[精选].doc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哈夫曼编码[精选].doc
- 数据插值、函数逼近问题的求解[精选].ppt
- 数据采集问题汇总[精选].doc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图书管理系统[精选].doc
- 数据结构实验答案[精选].doc
- 数控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调研报告[精选].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