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查体、物理诊断、腰椎穿刺__培训课件.ppt

儿科查体、物理诊断、腰椎穿刺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意义 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 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变、脑瘤等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也可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有时也用于鞘内注射药物 禁忌证 1.颅内占位性病,尤其是后颅窝占位性病变。 2.脑疝或疑有脑疝者。 3.腰椎穿刺处局部感染或脊柱病变。 方法 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尽可能弯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一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确定穿刺点,通常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新生儿脊髓相对较长,其下端在第3~4腰椎水平,故行新生儿腰穿应在第4~5腰椎间进针) 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注意回抽有否血液)作局部麻醉 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针尖稍斜向头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突破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可见脑脊液流出 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0.098kpa=10mmH2O)或40-50滴/分钟 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试管留标本 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禁忌症,凡疑有颅内高压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有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列为禁忌 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用等量药液注入(置换) 谢 谢 ! 儿科查体、物理诊断、腰椎穿刺 物理诊断技术 通过一些物理学途径(主要是问诊和体格检查)获得患者的基本病情信息,是临床建立正确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前提。 通过物理诊断技术,有助于我们廓清诊断脉络,理清思维方向,为后续的检查和治疗提供依据。 儿 科 病 史 采集 准确的病史资料的采集和体格检查永远是正确诊断疾病的重要基础,它可以正确指导临床医师有目的地选择各项辅助检查,并初步建立诊治方案。 儿科病史采集特点 儿科面对的是一组不断生长发育的群体,各系统发育不平衡,又各有自己的规律,他们是不懂道理,不会配合,不会或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感受的群体,这就要求儿科医生在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内容、程序、方法以及相关结果的分析判断等方面要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 病史采集 向患儿本人及其家长或其监护人询问病史,必须认真听,重点问,综合分析每个供史者所述内容,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病史采集 1患儿年龄: 年月日 ,新生儿年月日时 2家长及监护人文化程度 3注意排除各种人为因素 4要反复问、问多人  1.1 患儿的年龄 年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对其生长发育的判断,用药合理与否,症状的病理与生理之分等。而家长因缺乏此方面的知识,经常会满不在乎的告诉你患儿的虚岁或虚天,有时和实足年龄相差2岁或2天,给临床诊治疾病带来不便。因此询问患儿年龄时一定要问清其出生年、月、日,对新生儿一定要问清其出生年、月、日、时,以便推算实足年龄,指导临床诊治疾病。  1.2 家长及监护人的文化程度 因小儿自控判断能力差,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家长及监护人文化程度高,照顾孩子认真耐心,孩子就不易发生意外因素引起的疾患。因观察孩子细致,病史叙述也比较准确、完整;反之则不然。 我们在分析病史、判断病情、鉴别诊断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以指导我们的思路,才不至于使某些潜在隐患遗漏,延误诊治、临床上遇到过误食灭鼠药惊厥、昏迷住院,还有因花生米呛入支气管继发肺炎住院的等。这些诊断都是我们间接从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中得出的,而非家长提供的。反之,就不会得出病因诊断。 1.3 注意排除各种人为因素 包括医患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对病情言过其实,主次不分的家长,他们认为说的多,说的重,医生就会重视孩子,给用好药,用足药;二是不会说或不敢说病情的家长,尤其是乡村来的家长,他们让医生看孩子怎么了,说的和病情一致就是好医生,反之则不然。 对于前者提供的病史,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对于后者我们不能主观的判断可能是什么。要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