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二高2013届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选].doc

社旗二高2013届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旗二高2013届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选]

社旗二高毕业班2013年春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 蒋弘毅 审核人 戚海玲 郭立荣 2013-5-31 说 明:1、本次考试满分150分,时长150分钟。 2、请妥善保管好试题卷,以备评讲。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称之为“书话”的一类文字,现在写的、读的和谈的人渐渐多起来了。但是,如果要考究这种文体究竟起于何时,创于何人,或初见于何书,倒又没有一定之说。包括“书话”的名目,其始用和沿袭的源流,似乎同样的不甚明白。恐怕它与其他各种文体一样,是经过不短的历史而逐步形成的吧。 中国自古就有为书籍(藏书)写题跋的传统。题跋的形式一般都比较简短,内容则相应广泛,诸如版本、装帧以及购藏经过,读后的印象、心得之类,都有所涉及。甚至也有借题发挥地针对当时的政治形势、社会风习发些议论的。可谓不拘一格,最为灵活自由。大凡爱书的人每得一种新书、在诵读赏玩之余,总不免要随手写上一些有关该书的话题。这种文字可能也就是后世所谓书话的发端。但较之于传统的题跋,现在的书话在写法上大多更侧重于对书的内容、义理的品评、阐发,这也是势所必然,因为传统题跋中的某些重要话题,如版本等,对于晚近新刊书籍来说,几乎已经无话可说了。 这从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明,“书话”的文体和内容有其因时代不同而变化的特点。不过,作者的手眼和品性的高低,在书话中却是一目了然的。 书话看似学术中的小品,其实也是很难写好的。它首先要求作者有丰富的读书经验。读书不多,就无以鉴别书的品质优劣。勉强议论,往往无的放矢,不得要领,而这又与作者的学识有关。书话贵在体现作者独到的品书心得,不仅提供有关书的知识,而且也需研求学问,抒发一己之见。即使是对事实、材料的陈述,也能见出作者辨析、取舍的独出心裁。所以,书话中的高手,往往也就是学问上的大家。博约精审,同样可以作为书话作者的基本要求。此外,书话的行文虽无一定之规,但严格说来,也有相当的约束。立言有据,言简意赅,阐明书品,指示路径,这应该是书话的文体精神。空发议论,枝蔓无度,则是书话的大忌。书话自然也得有情趣,能使人从字里行间品味作者的性情,体会到读书的愉快。但这往往是由一词一句引人会心一笑,如果一味铺陈,专事抒情,即使文字颇为耐读,却也大失书话的旨趣了。 近代学者中,可称以书话名家者,有叶德辉、傅增湘、周作人等人,但更多的则是在专门著述之余,以题跋、序文、札记、叙事等形式,留下了极为可观的书话作品。如王国维、梁启超、刘师培、林琴南、刘半农、蔡元培、顾颉刚诸人,都是其中彰明较著者。在作者本身,或许对此并不经意,但对现今的读者来说,仍不乏裨益。从中既可领略近人的学术境界、品书趣味,也能看出书话这种文体在近代的流变。 (选自钱谷融《叶德辉书话·序言》,有删节) 1.下列关于“书话”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关书话这种文体的创始时代和源流等问题,虽然不乏考究,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作者认为其产生和存在的历史可能与其他文体一样久远。 B.在作者看来,我国自古就有为书籍写题跋的传统,而这种形式简短、内容广泛、写法不拘一格且灵活自由的文体,可能就是书话的发端。 C.传统书话的内容大多偏重于书的版本、装帧等问题,对于书的内容、义理的品评及借题发挥、评论时事等方面不如现代书话涉及得广泛。 D.书话的文体和内容会因时代不同而发生变化,但无论怎样,作者的眼界学识、才能品性却可以通过书活的内容轻易辨识出来。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具有丰富的读书经验和见识,是判别书的优劣、写好书话这种学术小品的基础;否则往往会勉强议论,无的放矢。 B.有广博的知识,又能够精心选择材料来阐述自己读书的真知灼见,同样是书话作者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和才能要求。 C.书话的写作没有—套固定的规范格式,但其行文“立言有据,言简意赅,阐明书品,指示路径”的文体精神是不能违背的。 D.让读者从一词一句中品味出作者的性情,体会到读书的愉快,这是书话不可或缺的情趣,但作者如果行文过度铺陈和抒隋,就与书话本身的宗旨和意图大相径庭了。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能够在书话中研求学问,抒发己见,即使是对事实、材料的陈述,也能看出作者辨析、取舍的独出心裁,这样的作者既是书话的高手,也是学问的大家。 B.空发议论,枝蔓无度,往往是作者没有把握住书话这种文体的精神要领;而不能让读者从字里行间品味出书话的情趣,也算不上好的书话作品。 C.透过近代的诸多学问大家,如王国维、梁启超、刘师培等人的书话作品,可以看出书话这种文体在近代发生的流变。 D.大凡爱书的人得到一种新书后,除了诵读赏玩,总免不了随手写一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