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德育原理》第二章重点.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德育原理》第二章重点

第二章 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孙峰 第一节 德育的本质 一、何谓本质 (一)本质即“共性” 其一,本质就是一类事物的“共相”,因此它是恒定的,或者说它就是潜藏在事物背后的一种不变的、稳定的属性。 其二,本质必须借助于现象来存在。 其三,尽管在德育本质的表述上可以有差异,但一般而言德育本质是客观的,尤其是在特定历史阶段中,它理应是唯一的,即总有一种对德育本质的表达最能贴近当前德育实践的发展状况。 (二)本质即“种差” 其一,事物自身的规定性是在把它同其他事物的比较中来形成的。 其二,“种差”就是一种属性,事物的本质就是它的一种独特属性。 其三,“种差”实际上是“同类间的差异”而非“异类间的差异”,事物本质就存在于同一类事物的诸个体之中,本质形成的前提是找准它的参照系和参比对象。 (三)本质即“特殊矛盾” 其一,事物的本质源自其矛盾。 其二,事物本质来自事物自身的矛盾,而非外在的矛盾。 其三,矛盾存在的基本形式就是“运动”,本质是发展的、变化的而非静止的、凝固的。 (四)本质即“内在联系” 其一,本质就是联系,就是“关系”,事物存在于各种关系之中,事物的本质就应该由这些关系来决定。 其二,本质是稳定的联系,而非偶然的联系。 其三,联系一般是多样的、交互的、双向的,故本质总是立体的、多维的、发展的。 二、德育的本质 首先,从共性论的角度来看,现代德育实践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以探求人生的价值、意义为内容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其次,从种差论的角度来看,现代德育实践的本质体现在它对学生价值观的建构上。 其三,从特殊矛盾论的角度来看,德育工作者与学生的矛盾、学生的现实道德生活与理想道德生活的矛盾是德育过程中的特殊矛盾,它们的运动方式构建着学校德育活动的特性。 其四,从内在联系论的角度来看,德育活动的特性就形成其“三要素”—— 德育工作者、学生与理想道德生活之间构成的网状结构与多向互动之中。 总而言之,现代德育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建构人生意义的精神实践。就其具体存在方式而言,它是以建构人的价值观为独特方式的,以教育性和发展性间的矛盾为主要矛盾的,以德育工作者、学生与理想道德生活之间的网络状互动关系为独特结构的。现代德育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项德育工作者与学生共同围绕学生价值观建构这一中心而展开德育活动、创建理想道德生活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 三、德育的特性 首先,现代德育是一种精神实践活动。实践是实现人与世界相互沟通、相互关联的重要方式,是人类实现生存、发展的基本形式。 其次,德育是以价值观建构为核心的精神实践活动。人不仅按照物的尺度来认识世界,还按照自身的尺度来认识世界,这一尺度就是价值的尺度。德育不仅是一种在师生间展开的一般精神实践活动,它还是一种以对学生价值观的建构为内核的精神实践活动。 何谓价值? 一般来看有三种理解: 其一是指客体的有用性。 其二是指客体相对于主体而言的需要性。 其三,一事物的存在对其他事物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 在德育实践中所言的“价值”主要是第三种意义上的价值,即一个人活着对其他人所产生的意义,也就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人的价值都有两种,其一是他作为一个有机体的生命本身存在的价值。其二是人的生活方式(或者说人所选择的“活法”)所创造的价值。 帮助学生形成价值观,德育工作者就有必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努力: 其一,让学生在理解生活中形成一种合理的价值判断标准。 其二,让学生在关怀周围世界中建构自己价值观。 其三,在和学生对话、交流中开展价值观的“协商”活动。 其四,德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建构是在道德理想的引导下展开的。 第二节 德育功能 一、德育功能的基本概念 (一)从德育功能的作用对象来看,有个体性功能和社会功能之分 (二)从德育功能实现的方式来看,有规范功能和发展功能之分 (三)从德育功能的实现过程来看,有应然功能与实然功能之分 (四)从德育对人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性质来看,有正功能与负功能之分 (五)从德育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来看,有意识形态功能和非意识形态功能之分 (六)从德育功能的表现性程度来看,有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之分 对待德育的上述诸功能,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几种态度: 其一,保持德育活动的个体性功能与社会功能、规范功能和发展功能间的平衡。 其二,加速德育活动的应然功能与现实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其三,对德育活动的正向与负向功能、意识形态功能与非意识形态功能加以扬弃。 二、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一)德育的政治功能 1.实现政治关系的再生产 首先,实现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 其次,培养受教育者的自觉阶级意识。 2.社会政治意识的传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