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妹文》介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祭妹文 清·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袁枚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袁枚生平简介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倡导“性灵说” ※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 ※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 文学思想 ※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 ※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 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 本文是袁枚哀悼胞妹袁机的一篇祭文。现代人用开追悼会的形式悼念死者,并用悼词来概述死者生前的事迹以及对死者的怀念。在古代则用祭祀形式悼念死者,并在祭祀时朗读祭文。祭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有文体。祭文以主持祭祀人的身份和口吻写的,它的内容包括概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作者和死者的关系、交往以及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思想感情等等。本文抒写对亡妹的悼念,着重写兄妹之间的亲密关系,情真意切,语出肺腑,读来哀惋真切。 解题 吴兴、王文濡《续古文观止》中注评说 “韩昌黎《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祭妹文》,乃鼎足而三。”这三篇散文,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名祭文”。 袁机(1720~1759)为世称“袁家三妹”之一,是18世纪文坛领袖之一袁枚(1716~1797)的三妹,另外两妹是四妹袁杼、堂妹袁棠(1734~1771),三人都是才女,“而皆多坎坷,少福泽”(《随园诗话》卷十),袁机尤其不幸。 本文除开头结尾外,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组织材料的。作者以兄妹间的亲密关系作为贯串全部内容的线索,写出死者一生的经历,显示死者的品德,抒写了对死者的深情悼念。 先总写其妹素文死后还不能回归故里,竟葬在离家七百里的异地,一开头就充满无限哀伤之情。结束时,直抒悲痛之情,“哭汝”二字总括全文,“奠汝”二字与前文交代话中的“奠以文”相应。用“呜呼”领起,结束时连说“呜呼哀哉”呼应开头一段的悲叹,一往情深,使悲痛的气氛回荡不息,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一)、开头总起说了些什么? 结尾时与开头怎样呼应? 中间记事,按时间先后为顺序来概括死者的一生,可分为四段: (二)、中间记事,以什么为顺序概括死者的一生? 作者把昔日相聚的深情厚谊,和如今永诀的悲凉凄苦交织,形成鲜明对比,加深加浓了悲剧的气氛,文章感情起伏跌宕,布局疏密有致。 (三)、记事选用哪些材料? 这样的材料对表达感情有什么关系? 3、 跟如何才能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有关。 但是人的一生,可写之事很多,这就需要有选择。 1、 跟文章体裁有关; 2、 跟作者对死者一生持什么看法有关; 本文是祭文,目的在怀念,那么总不会在文中说死者生前存在什么问题、缺点之类,而是应该着重显示死者的品德。在封建礼教下,一个女子的品德无过于对待父兄、对待婚姻的态度。对待兄长即作者自己,是笃厚的。对待婚姻,遇人不淑,身世可哀,作者归咎于诗书“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坚贞若是”。“识诗书”便成为通贯前后的线索。 所述事情,无不跟作者有关。因为只有通过跟自己直接关联的事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怀念死者的感情。这些事情都极琐碎,记叙时又不厌其详。越是详尽地回忆,记叙亡妹生前细小、琐碎的事情,越能显示出亡妹对自己的感情之厚,越能反映出作者因妹亡的心情之哀。 从选取材料的角度看,作者在祭奠亡妹时,边哭边诉,想起什么就说什么,儿时的回忆,往日的手足情,对亡妹身后事的安排,一齐倾诉出来,似乎写得很散;但是这一切往事,又始终围绕着亲密的兄妹关系和哀悼亡妹这一中心,这就使文章在结构上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祭妹文》堪称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其突出特色在于抒情方式,通篇以情贯穿,字字滴泪,声声泣血,手法上,叙事、抒情、写景三者水乳交融,有机结合。叙事不尚完精细,始终抓住一个“情”字,一个“琐”字,以事蓄情,寓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