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肾系病证水肿.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肾系病证水肿

水 肿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教研室 水肿 概述 证候学特征 病因 病机 临证思路 诊 断 鉴别诊断 辨证与治疗 转归与预后 预防 小结 思考题 一、水肿的定义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劳倦内伤,或饮食失调,使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致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等为临床特征的疾病。 二、证候学特征 中心证候特征: 1.本病中心证候为小便短少,头面,四肢水肿,或有腹水、胸水及至全身水肿。 2.各部位水肿可先后出现,也可同时出现。 3.小便短少为首见症状,严重时可无尿。 4.头面水肿可表现为目窠肿如卧蚕或颜面浮肿,剧则为头肿如圆盘,目不开而成细缝,按之明显凹陷;四肢水肿以下肢多见。 证类特征: 1.风水泛滥证特征——水肿初起于目,迅即遍及全身,伴发热恶风、肢节痠楚等风邪表证; 2.湿毒侵淫证特征——眼睑肿起延及全身,并有肌肤疮疡,甚则溃烂的湿毒证(或近发疮疡已愈而有痕迹); 3.水湿浸渍证特征——全身水肿发展较缓,身重脘闷、纳呆; 4.湿热壅盛证特征——水肿绷急、皮肤光亮,烦热口渴、苔黄腻; 5.气虚水溢证特征——下肢水肿明显、气短乏力、脉细; 证类特征: 6.脾阳虚衰证特征——腰以下肿甚,纳减腹胀便溏、舌淡; 7.肾阳衰微证特征——面浮身肿而腰以下肿尤甚、腰痠肢冷、舌淡胖、脉沉细; 8.气阴两虚证特征——水肿较轻而难消、气短乏力、口干舌红; 9.气滞水停证特征——肢体或全身水肿、皖胁痞满、脉弦; 10.血瘀水阻证特征——水肿,舌紫暗有瘀斑或腹部青筋显露。 证候转化与演变特征 1.实证水肿——属阳水,虚证水肿——为阴水,可相互转化。 2.阳水:迁延不愈,损伤正气,可转化为阴水,其特征为肿势绷急、发热烦渴、舌红或暗紫瘀斑、苔黄等实热证候大减,而出现气短乏力,纳减便溏、腰痘肢冷、舌淡脉虚为主的脾肾亏损证候。 阴水:转为阳水多因复感风、热、湿、毒病邪,其特征为呈急性发作,出观恶风发热、烦热口渴、疮疖红肿、脉实苔黄等实热证候。 水肿重症可演变为心脾肾阳衰竭证,其特征为尿少或无尿、高度水肿、气急喘促咳嗽、心悸怔忡,甚则出现汗出肢厥,二便自遗、脉微细等阳微阴脱证;或出现以呕噁频作,齿鼻衄血或肌肤紫斑、神昏肢冷为特征的邪毒内陷,元神涣散证。 病 因 原发病因 继发病因 诱发因素 原发病因 1.风邪袭表: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风邪外袭,肺气失于宣降,风水相搏,流溢于肌肤,发为水肿。 2.疫毒内归:肌肤痈疡疫毒内归肺脾,导致水液代谢交阻,郁遏肌肤而成水肿。 3.水湿内侵:涉水冒雨,或久居潮湿之处,水湿之气内侵而成水肿。 4.饮食失调:因兵戎战祸,或严重天灾,饮食不足,致脾气日渐亏损,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损伤脾胃,以致脾虚失运,遂成水肿。 5.劳倦体虚:劳倦太过,或素体脾胃气虚,脾阳失运,运化失司,水湿停聚而为水肿;房劳过度,生育不节,肾气受损,开合不利,水液内停,形成水肿。 继发病因 水肿的继发病因为瘀血阻滞。瘀血阻滞,损伤三焦水道,水液停聚而成水肿。 诱发因素 起居失常,劳欲过度,感受外邪,饮食过咸,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病机 发病 病位 病性 病势 病机转化 证类病机 发病 由风邪侵袭及疮毒、湿毒所引起的风水相搏与湿毒侵淫型水肿,都呈急性起病水湿浸渍型水肿起病稍缓;正气不足、体虚而病水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病位 主要在肺、脾、肾三脏,与心、肝、三焦、膀胱亦有密切联系 病性 以肺脾肾虚为本,风湿热毒瘀为标。阳水以标实为主,阴水以本虚为主,病情反复,出现阴阳寒热虚实错杂,常见本虚标实之证。 病势 风邪湿毒以阳邪为主,风性轻扬,故病起多在表、在上,迅即遍及全身;病久不愈,耗伤正气,致脾肾虚衰,肿势转为腰以下为主。本病总的趋势是由表及里,由上而下,由实转虚,由阳转阴。 病机转化 1.因外感风邪,水湿致病者,多属阳水实证,风胜者在肺,湿胜者重在脾。 2.如风邪表证已解,头面浮肿消退,而水湿不化,潴留下肢肌肤,重点病变脏器则可由肺转脾,病邪亦以风转为水湿为主,证候由风水相搏转化为水湿浸渍。 3.若水湿之邪郁而化热,水湿浸渍,则可转化为湿热壅结;由于水湿易伤阳气,水湿浸渍日久,易转化为脾阳虚弱证侯。 病机转化 4.内伤饮食劳役致病者,多属阴水虚证,病在脾、肾两脏。有时以脾气、脾阳虚衰为甚,有时以肾气、肾阳衰微为著。肾阳久衰,阳损及阴,可导致肾阴亏虚,又可出现肾阴虚为主或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的病证。 5.阳水实证迁延不愈,或屡经反复,正气渐伤,则可转化为阴水虚证,病情由轻转重。 阴水虚证复感外邪,导致急性发作,肿势增剧者,可转见阳水标实证候(本虚标实之证)。 6.病程较长,水肿反复消长者,可因正气不足,虚而致瘀,成水湿阻遏气机,气滞血瘀,形成血瘀水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