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拉深模典型结构3.以后各次拉深模.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7拉深模典型结构3.以后各次拉深模

4.7 拉深模典型结构 拉深模具按工序集中程度可分为单工序拉深模、复合拉深模和级进拉深模;按工艺顺序可分为首次和以后各次拉深模;按模具结构特点可分为带导柱、不带导柱和带压边圈、不带压边圈的拉深模;按使用的压力机可分为单动压力机(通用曲柄压力机)用拉深模和双动拉深压力机用拉深模。本节讨论单工序和复合拉深模。 4.7.1 单动压力机用拉深模 1.首次拉深模 4.7 拉深模典型结构 4.7.1 单动压力机用拉深模 1.首次拉深模 4.7 拉深模典型结构 2.落料拉深复合模 图4-34所示为落料拉深复合模。 4.7 拉深模典型结构 3.以后各次拉深模 图4-35所示为以后各次拉深模。 4.7 拉深模典型结构 4.7.2 双动拉深压力机用拉深模 图4-36所示为双动拉深压力机上使用的首次拉深模。该模具的下模与单动压力机用拉深模相似,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上。上模分为两部分,压边圈3与上模座2相联一起固定在压力机外滑块上,拉深凸模2与固定杆1相联固定在压力机内滑块上。工作时,外滑块先行下降,压边圈压紧坯料,然后内滑块下降进行拉深。拉深完成后,内滑块带动凸模先回升,这时压边圈起卸料作用,待拉深件从凸模上卸下后,内滑块开始回升。双动压力机用拉深模比单动压力机用拉深模结构简单,生产率高,压边力在拉深过程中保持不变,常用于大、中型拉深件或复杂拉深件的生产。 4.8 压边装置和压边力、拉深力的确定 4.8.1 压边装置和压边力 1.压边装置的类型 压边装置有弹性压边装置和刚性压边装置两种类型.在单动压力机上拉深时一般采用弹性压边装置,其类型有三种。如图4-37所示,其中(a)为橡胶垫式,(b)为弹簧垫式,(c)为气垫式。三种弹性压边装置的压边力和凸模拉深行程的关系如图4-37(d)所示。气垫式压边装置在拉深过程中能使压边力保持不变,压边效果较好,但其结构复杂,需要压缩空气,一般仅在压力机带有气垫附件时才采用。弹簧垫式和橡胶垫式压边装置的压边力随拉深行程的增加而升高,压边效果受到影响,但它们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4.8 压边装置和压边力、拉深力的确定 在双动压力机上进行拉深时使用刚性压边装置,模具压边部分安装在压力机的外滑块上,利用外滑块压力进行压边。这种压边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调节压力机外滑块的封闭高度调整压边力的大小,在拉深过程中压边力保持恒定。 刚性压边圈的类型如图4-38所示。(a)、 (b)、(c)、(d)用于首次拉深,其中(a)为常用结构,(b)、(c)在拉深凸缘宽度很宽的带凸缘件时采用,(d)可以通过修磨限位钉调整压边力的大小,并使压边力在拉深过程中保持不变。(e)、(f)用于以后各次拉深,(e)采用固定限位柱,(f)采用可调限位柱。 4.8 压边装置和压边力、拉深力的确定 图中参数C的取值为: C =(0.2~0.5)t S的取值为: 拉深铝合金时 S = 1.1t 拉深钢时 S = 1.2t 拉深带凸缘件时 S = t + (0.05~0.1) 此外,在拉伸球形件、锥形件时常采用带拉深筋的压边圈(或凹模)。在拉深复杂拉深件时可以通过拉深筋调节材料的流动能力, 4.8 压边装置和压边力、拉深力的确定 2.压边力的确定 当需要采用压边装置时,压边力的大小必须适当。压边力过大,将导致拉深力过大而使危险断面拉裂;压边力过小,则不能有效防止起皱。在设计压边装置时,应考虑便于调节压边力,以便在保证材料不起皱的前提下,采用尽可能小的压边力。 设计拉深模时,压边力的大小常按下式核算: Q = Fq /1000 式中 Q —— 压边力(kN); F —— 毛坯在压边圈上的投影面积(mm2); q —— 单位压边力(MPa),取值可参考表4-14。 4.8 压边装置和压边力、拉深力的确定 4.8.2 拉深力的计算 拉深力常用下述经验公式计算。 圆筒形件首次拉深: P = k 1 p d 1 t s b /1000 P = k 2 p d i t s b /1000 矩形或正方形件拉深: P = (0.5 ~ 0.8)L t s b /1000 式中 P —— 拉深力(kN); d1、d i —— 第一次、以后各次拉深后的直壁直径(m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