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中央集权.pptVIP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太祖中央集权

以上兩圖也是明朝開國君主 朱元璋, 為何兩者卻有所不同? 明的建國 元朝末年, 政治越發黑暗, 加上嚴重的旱災和蟲災, 使疾病處流行, 人民生活慘不忍睹。而且階級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剝削、壓迫和歧視, 紛紛拿起武器來鬥爭 公元1351年, 爆發了韓山童、劉福通領袖的元末農民大起義 明的建國 公元1352年, 紅巾軍將領郭子興於濠州起事, 朱元璋前往投靠, 屢立戰功, 得到郭子興的賞識 公元1355年, 郭子興病死, 朱元璋便統領他的舊部, 繼續進行反元行動 明的建國 公元1356年, 朱元璋部眾攻下集慶 (今南京), 改稱「應天」, 作為根據地;又得儒生宋濂、劉基和高啟等 的支持, 目標更明確 其後,朱元璋採取「高築牆, 廣積糧, 緩稱王」,次第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和方國珍等,並派將北伐 公元1368年, 明室的北伐軍順利攻入大都, 順帝北走, 元亡; 而朱元璋即皇帝位, 國號大明, 改元洪武, 定都應天 明太祖厲行中央集權的原因 經濟原因 由於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制的普遍發展, 從元朝開始大地主積累了龐大的財富, 使國家可控制的土地和勞動力却越來越少,而 中央政府的賦役收入也大大銳減 賦役收入是政府運作的基礎。 以上的狀況導致了元朝末年皇朝權力削弱, 地方權力坐大, 內輕外重, 政令不通的局面 明太祖厲行中央集權的原因 朱元璋因此實行中央集權制,使國家直接控制的人口和土地大量增加,從而奠下了牢固的物質基礎 明太祖厲行中央集權的原因 鞏固統治 朱元璋以平民出身, 能在亂世中統一天下, 建立明朝, 其過程殊不容易。 為了使朱明江山永固, 朱元璋採取了種種措施, 把全國的軍政大權集中皇帝手裡, 以避免皇權被削弱 明太祖厲行中央集權的原因 朱元璋本人的性格 明初高度的中央集權的建立同朱元璋本人猜忌好殺的個性和對所有共事的臣民都缺乏安全感有一定的關係 由於朱元璋如此缺乏自信, 必然喜好於專制集權, 藉以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 尤以太子死後, 太孫年幼, 朱元璋恐其無力駕馭群臣, 遂更大力加強皇權, 以君主專制的強硬手段,壓抑功臣宿將的權勢 明太祖厲行中央集權的原因 明初社會的矛盾 相權和皇權的矛盾:胡惟庸為相時結合淮西李善長等人操縱 功臣與政府的政治和矛盾:明初藍玉等武將以戰功受封公候, 得到大量賞賜,因而專擅橫行, 不聽約束。朱元璋為了鞏固政府的管治, 所以厲行中央集權, 加強皇權 明太祖厲行中央集權的原因 以古為鑑 朱元璋認為元朝之國祚短主因權臣權力過大, 瞞上欺下是元朝滅亡原因之一 為了不作傀儡皇帝, 朱元璋乃銳意加強皇權 政治方面 監察官吏 太祖在中央設置了監察機關一都察院,用來彈劾百官 設六科給事中(駁正、稽核)分別是吏、戶、禮、兵、刑、工六科,互不統屬,主要的職責是監督六部與中央各衙門的日常行政 設置十三道 御史,負責巡視地方官吏 政治方面 2. 以法治國 明太祖為革除元代吏治鬆馳之弊,制定〈大明律〉及大誥 大明律及大誥也是作全國的法律根據,明太祖企圖以嚴苛的法律來防止臣民越軌及整頓吏治,鞏固統治 政治方面 分封諸王 為了進一步鞏固統治和防範北元勢力,在洪武年間先後三次封藩,把二十四個兒子及一個孫分封到全國各地,封為親王 一部份駐守北方,防禦蒙古 一部份駐於內地各省,監察地方,每朝廷都有事出兵勤王 政治方面 行三司制 在胡惟庸案後,明太祖便決定廢行中書省 改為置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司,掌一省之民政,是中央派注地方的使臣,負責宣傳及執行朝政的命令 設都指揮使司 ( 簡稱指揮使 ) ,負責一省的軍政 設提刑按察使 (簡稱按察使 ) ,負責一省的行政和司法監察 布政司,指揮司及按察司合稱三司。彼此互不統轄三司互相牽制 政治方面 廢除丞相 後來因胡惟庸案便正式廢除丞相一職 胡惟庸案件是指因左丞相胡惟庸掌握中書省的大權,專橫跋扈涉在朝廷內外結黨營私,後來太祖以「涉嫌謀反, 擅權枉法 」的罪名殺死丞相胡惟庸,牽連近三萬多人 這件案後便正式廢除了丞相制及中書省,分權了六部,由皇帝總理全國政務。又將六部提升為中央政府之最高機構,直接奉行皇帝的命令 並規定日後的君主不許立丞相,臣下如有奏請設立者,處以死刑 政治方面 6. 誅殺功臣 但這批文武功臣開始不滿足既有的利益, 千方百計擴大自己的特權; 而且漸漸強佔官地, 因此嚴重危害了朝廷的財政收入, 影響到國家統治秩序的穩定 政治方面 6. 誅殺功臣 明太祖有見及此, 嚴禁功臣驕淫奢侈, 干預民事, 私役軍士及縱軍鬻販; 一經發現臣下若有違反, 即時大肆殺戮, 以除去元勳功臣的勢力。如胡惟庸案及藍玉案 政治方面 6. 誅殺功臣 胡惟庸案: 胡惟庸是元未階級知識份子, 深得太祖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