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文主义学会在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doc
                    孙文主义学会在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
 
   1925年12月29日,孙文主义学会在广东大学大操场举行成立典礼。据1926年1月6日出版的《上海民国日报》记载,成立典礼当天,孙文主义学会在黄埔军官学校教导团、国民革命军各军的代表,会同广大、培正、执信女师、市师、市商、国民大学、女子体育等50余所院校的男女学生,广东工商界代表,留学生代表以及各界群众1万人参加。大会在中午12时开始,主要内容有宣读孙中山先生遗嘱和各界代表演说,黄埔军校党代表汪精卫到会并发表演说等,会后还进行了游行。 
 
  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后,使一批优秀的中共党员进入国民党,在此后不久创办的黄埔军校,也任用了一批中共党员身份的教官,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一次合作。但自实行三大政策以来,谢持、张继等一批身居国民党高层的人物,一直对此持反对态度,在国民党内部就出现左派和右派的斗争,这种情况在黄埔军校则表现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孙文主义学会”的对立和斗争。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最早称“青年军人代表会”。1924年8月,为平定商团叛乱,孙中山指示廖仲恺和蒋介石,命令黄埔军校学生与各军校取得联系,组织青年军人代表会。参加者除黄埔军校师生外,还包括当时在广州的滇军干部学校、粤军讲武堂、军政部讲武堂、警卫军讲武堂、桂军学校、大元帅府卫士队、飞机掩护队、航空学校、铁甲车队以及“永丰”“飞鹰”等军舰的代表,会址设在国民党中央党部。 
  商团叛乱平定之后,各军校学生感到“革命军人有团结以挽救时局之必要”,而代表会还不是一个“实际的组织团体,偶有开展的少量工作,也往往是有头无尾,没有连续性”,要求对代表会进行改组,后经报请党代表廖仲恺和校长蒋介石同意,代表会于1925年1月25日推举蒋先云、曾扩情、贺衷寒等人负责,筹备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之初,身为校长的蒋介石表示赞成,并亲自写了《组织发起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序言》,呼吁“广大的青年军人立即行动起来,团结起来,在革命政府的旗帜之下,做中国革命的先锋派”。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专门拨出500元作筹备会的经费。 
  1925年2月1日,在广东大学大操场举行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各军校学生2000多人,各界群众3000多人。联合会的主要成员多为黄埔军校师生中的共产党员,如蒋先云、李之龙、周逸群、徐向前、陈赓、王一飞、许继慎、左权、陈启科、李汉藩、杨其纲、张际春、余洒度、金佛庄、茅延桢、鲁易、胡公冕、郭俊、唐同德、刘云、李永光等。联合会名义上归黄埔军校党代表领导,实际上由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和中共党支部领导。联合会下设“血花剧社”,并办有《中国军人》《青年军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周刊》等刊物。联合会以黄埔军校为基地,还派人去北京、上海、天津、烟台、开封、洛阳等地的军队中发展会员,建立组织,会员发展到2万多人。 
  据黄埔1期生曾扩情回忆,自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后,国民党一些上层人士“就断定青年军人联合会这个组织不是一般青年军人的联合,而是作为发展共产党组织的据点,从而决定采取以组织对付组织的行动”。此后,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黄埔学生和他们的反对者之间开始对立,双方经常唇枪舌剑地辩论,“有时弄到无法上课,会议不欢而散,影响了军校的团结和教育”。 
  不久,黄埔军校中成立了一个以贺衷寒为主席的6人执行委员会,最初取名为“中山主义研究社”,后改名为孙文主义学会。关于学会名称,其主要领导、黄埔军校教育长王柏龄曾做出如下解释:“表面上既不是反对共产党,而又是研究我侧的孙文主义,难道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会来加入吗?这样就可以和马克思主义者画一道鸿沟,尔为尔,我为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到军校党代表廖仲恺遇害前,孙文主义学会曾大力在军校内进行组织活动。廖案发生后,黄埔学生军曾占领了粤军第一军司令部,孙文主义学会成员以此作为会所,正式开始办公,并在学会内部呼蒋介石为“领袖”。在黄埔军校中,孙文主义学会的成员有王柏龄、贺衷寒、缪斌、杨引之、冷欣、杜从戎、潘佑强、曾扩情、伍翔、酆悌、贾伯涛、胡靖安、余程万、李果、胡宗南、桂永清、蒋伏生、林振雄、徐桴、王文翰、童锡坤、张叔通,还有虎门要塞司令陈肇英,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吴铁城,海军将领陈策、欧阳格等人,“幕后操纵者是戴季陶”。1925年10月以前,孙文主义学会“会具正式登记者且达千余人,大多是黄埔军官学校已毕业的学生在党军中任中、下级干部,或在校学生”。为了和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对抗,孙文主义学会还成立了一个“白花剧社”,发行《国民革命》《独立旬刊》等刊物,并派人到上海、北京、汉口、洛阳等地成立分会,会员发展到近万人。据王柏龄回忆,1926年3月,广州孙文主义学会还和京、津、沪、宁、芜湖以及日本等地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