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师座局座委座可不是乱叫的.doc
师座局座委座可不是乱叫的
在民国题材影视剧中,国民党内部的称呼一直是个颇具时代感的元素,领导一律称某座,如“师座”“处座”,“局座”甚至被顽皮的网友用在了当代某著名军事专家身上;同辈官员间喜欢称兄道弟,关键时刻可要“拉兄弟一把”;“校长”就是蒋介石的代名词,有时还叫“总裁”。
实际上在当时国民革命军的将领之间,称呼是非常讲究的,不但“校长”不能乱叫,兄长也不能随便认的,套近乎也要按规矩讲辈分。
从党员“总理”到全民“国父”
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并公布明确以三民主义为宗旨的新规约,党名从此再未更改,一直延续至今。这个时候已经不存在“党魁”,孙中山在党内的职务和同盟会时期的叫法一样,即总理。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本部设总务、党务、财政三部,分别由居正、谢持、廖仲恺分任部主任。在此后几年,国民党日益成长。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再次被推举为总理,仅隔一年后,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在总理的任上,他临终前的遗嘱因此被称为“总理遗嘱”。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中央于1925年5月召开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通过了《接受总理遗嘱宣言》和《关于接受遗嘱的训令》,此后国民党一直未选举出新的总理。1926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对党章的修改、宣传和财政、军事等工作作出了相应决议,并产生了党中央新一代的领导机构。根据“二大”通过的国民党新修党章规定,“本党以创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孙先生为总理”。从此,总理一职成了国民党中的特殊职位,总理之位永远留给了党的创始人孙中山。
相比之下,“国父”这一称谓的出现要晚得多,直到1940年4月1日,国民政府才正式尊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此后,许多叫法也有微妙变化,例如《总理遗嘱》开始被改称《国父遗嘱》,《总理纪念歌》改为《国父纪念歌》,就连原歌词中“我们总理,首创革命”也改成了“我们国父,首创革命”,其实都只改动了两个字,其他均未变。“总理”是政党的职位,而“国父”则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看似仅仅是称呼变化,背后伴随的是一系列强制性政策,例如学校学生必须背诵《国父遗嘱》,政府公职人员必须穿中山服等。两字之差,“党员必读”就变成了“全民必读”。
从委员长到总裁
孙中山被尊为国父时已去世多年,实行这一系列措施的是蒋介石。和孙中山比起来,蒋介石的专有名词更多,例如委员长、总裁、校长、蒋公等等,这些称呼又是怎么来呢?
先说人尽皆知的“委员长”。打完中原大战,蒋介石平定了党内几支实力较大的军阀,党、政、军大权越来越集中于他手中。1926年至1936年这10年间,张静江、胡汉民、蒋介石在党内都担任过执行委员会主席之职,但这个职位的权力非常有限。那时候“主席”这两个字实在不怎么值钱,不要说党内的主席,即使是国民政府的主席也只是个名头。既然主席是虚的,那就必须另设机构集权。
1932年3月1日,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正式通过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恢复了之前二届五中全会后被撤销的军事委员会,并提名由蒋介石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不久后就正式任命。根据四届二中全会的议案,军委会委员长一职统率全国海陆空军,总管军令、军政等事项,实际上就是国家最高统帅,妇孺皆知的“蒋委员长”就此诞生。1945年抗战胜利后,军事委员会这个机构被撤销,也就是说,“蒋委员长”这个称呼只存在于1932年到1945年之间。现在不少电视剧中,明明已是国共内战时期,国军将领们还一口一个“委员长”地叫,实在是严重穿帮。
除了“委员长”这个特别著名的称呼之外,蒋介石在国民党内还有个专有称谓――总裁。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为应对复杂的形势,国民党于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武汉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修改党章,增设了《总裁》一章,与原保存的《总理》一章并存,规定:“总裁代行总理职权。”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逝世,国民党中央于4月28日召开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临时会议,决定接受总裁遗嘱,并提议保留“总裁”一章。
不久后,蒋经国担任中国国民党党主席。蒋经国告诫国民党党员:以后不要称“蒋经国时代”,也不要称他为领袖。从此以后,党主席一职便是国民党中的最高职位,但这个职务没有任何领袖色彩,并定期通过选举换届,至今如此。
套近乎也要讲辈分
“校长”是蒋介石另一个广为人知的称呼,这是因其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之职而来,原本也没多少可说的。但很多电视剧中竟出现陈诚叫蒋介石“校长”而自称“学生”的情节,实乃大谬。黄埔建校初期,陈诚在军校任职,叫“校长”逻辑上也说得通(虽然在陈诚留下的日记中从未这样称呼过蒋介石),但若自称“学生”,那就乱了辈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