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社村旅游开发SWOT分析.doc
常社村旅游开发SWOT分析
摘 要:通过对周口市商水县郝岗乡常社村实地调查及走访,运用SWOT分析法(优劣势分析法)对常社村现有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资源、交通地理条件等方面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分析,发掘常社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可行性开发资源及生态文化旅游定位,为常社村的旅游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旅游开发;SWOT分析法;生态文化旅游
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的意义对改善村庄生态环境,继承传播其文化资源,促进乡村生产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当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常社村现状
常社村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西北角,地处漯河、商水、西华三县结合部,北与西华隔河相望,西与漯河紧紧接壤。全村1500余人,耕地3200亩,被周口市母亲河沙河蜿蜒环抱,河对岸是西华县逍遥镇,其村内的寿圣寺塔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社的萝卜北社的葱”已经成为宣传该村农产品的标号。2015年,常社村被商水县人民政府列为“传统村落保护单位”,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又起到了旅游宣传的作用。
2 常社村旅游开发SWOT分析
2.1 常社村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
(1)自然环境及生态优势。从地理位置上看,常社村属于暖温带地区,冬季寒冷而少雨雪,春季干旱而多风沙,夏季炎热而易水涝,秋季晴朗而日照长。常社村内地势平坦,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村北岸的沙河是漯河―周口水运的干道,河道在常社村北由南北流向转为东西流向,出现大面积的河滩地,现有的地势形成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这里气候适宜,天然形成四季植物,独特的湿地景观孕育了多样化的鸟类栖息。常社村土地肥沃,排灌条件优越,并与大路李枢纽工程紧紧相连,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排灌系统。河堤道路与农用耕地的高度落差近十米,村庄和农田的样貌在河堤上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河对岸的西华县逍遥镇伊斯兰建筑风格和古朴的村落,又丰富了常社村的背景。
(2)文化资源优势。常社村内的寿圣寺塔的建筑年代久远,建筑风格独具。据考证,此塔始建于1033年(宋明道二年),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41.5米,平面呈正六边形。它的完整存在,给研究宋代佛教在中原腹地的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佐证。河南省人民政府、商水县人民政府及郝岗乡人民政府多次对塔的保护范围进行整治,塔体整修一新的面貌,修塔和原塔下铁钟的传说,构成了这个景点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建筑外,当地保存较为传统的婚丧嫁娶礼仪模式及传统节假日习俗;常社村周边的逍遥镇百年胡辣汤饮食文化、郝岗的遗址文化、沈庙的传统庙会文化都影响和丰富着常社村的历史文化。
(3)农产品资源优势。常社村的农作物类型多样,除传统的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外,还发展经济作物,如烟叶、辣椒产品的种植及初级加工,烟炕、辣椒炕的应用、推广及改进,是相关行业知名品牌的原材料加工地。常社村较为出名的农产品是“南社的萝卜北社的葱”,南社的萝卜青多,水分充足,口感和外形是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的,农产品加之产品包装能变成赠送亲友之佳品。
2.2 常社村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劣势
(1)区位条件较差。常社村位于周口市商水县郝岗乡,离县城现有的交通方式是自驾式,较有特色的河堤风光,道路只有5米宽泥石路基,村内有四条主要干道,均为水泥路面。由于常社村气候条件较差,雨雪天气乡间小路泥泞不堪,影响行人和车辆的同行,更影响当地的乡村旅游发展。
(2)文化资源开发力度较弱。常社村内的寿圣寺塔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保护与开发仅停留在对建筑本身的修复与改善,寿圣寺塔内及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尚止步不前。游客只能停留在看看就走了,无法参与、体验及回味。民俗的文化与新兴产业及社会无法有效的连接与对接。
(3)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较弱。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者对旅游品种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差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常社村的旅游发展尚未形成集群化发展。常社村周边的逍遥镇、沈庙等地能丰富其文化资源,可以通过集群化的发展使产业集群内的农户,通过合作低成本的使用互补性资源从而获得“外部规模”的效益,合作也可以重塑竞争形态,起到弱化进展的效果。
2.3 常社村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机遇
(1)政策机遇。自从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三农”问题,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相关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大大增强。2015年7月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五种扶贫政策,分别是:第一,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第二,在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参与接待服务,取得农业收入之外的其他劳务收入;第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出售自家的农副土特产品;第四,通过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取租金;第五,通过资金、人力、土地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获取入股分红。加之,河南省人民政府、商水县人民政府注重对美丽乡村、美丽宜居小镇的投入和支持,鼓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