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柄林毛笔制作技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柄林毛笔制作技艺.doc

浅析柄林毛笔制作技艺   摘 要:毛笔制作技艺在四川分布极少,在川西北地区,罗氏家族的柄林毛笔制作技艺独此一家。本文梳理了柄林毛笔制作技艺的传承谱系,概要介绍了柄林毛笔制作技艺的流程。   关键词:锦阳;柄林;毛笔;技艺;非遗   毛笔是发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也是中华传统绘画的主要工具。几千年以来,它为创造华夏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毛笔是中国为世界艺术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   据晋张华《博物志》所记,毛笔为秦将蒙恬所造。梁周兴嗣作《干字文》亦云:“恬笔伦。”但如晋崔豹《古今注》云:古之笔不论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即谓之笔。秦吞六国,灭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称于时。蒙恬造笔,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也。这是言蒙恬所造乃今所谓毛笔,但笔非即由他所创始的,他不过是改革笔的制法技法。   据考古发现,现今中国较早使用动物毛制笔并用以绘画的,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时期。在马家窑文化中,“用动物毛制作的笔已经用于彩陶绘画”。[1]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的壁画制作材料的工艺研究证明:“从石峁壁画颜料层遗留的痕迹来看,绘制图案的工具可能是毛笔一类的软工具。虽然考古出土的毛笔实物时代较晚,但毛笔的出现时代应较早。”[2]自秦以后,乃以毛为常,故而名之。   毛笔制作技艺是中华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毛笔的制造过程非常繁杂,且环环相扣,任一过程稍有疏忽,即会对毛笔品质产生极深的影响。且高品质毛笔之制造,全部依赖人工运作,迄今仍无机器可以替代。四川绵阳是历史悠久的古代文化名城,炳林毛笔制作技艺是一大杰出特色,也是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罗松制笔技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绵阳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城市名片,2011年入选四川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罗松本人也被评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1 柄林毛笔制作的传承   “炳林毛笔制作技艺”是四川传统的民间手工艺,也是传承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其前身是成名于清朝中期的“罗笔客”,追源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毛笔制作技艺创始人罗炳林老先生15岁学艺,从艺70余年。毛笔制作技艺现传承人罗松是罗炳林老先生的嫡孙,从小跟随老先生学习毛笔制作技艺,深得老先生真传,于1998年正式执掌“炳林毛笔制作技艺”。   据笔者调查,柄林毛笔制作技艺传承系谱为:第一代罗登科(师傅不祥);第二代罗正民、罗正富,师傅均为罗登科;第三代罗品红、罗品贵,分别为罗正民、罗正富的徒弟;第四代罗炳林、罗先义,师傅为罗品贵;第五代罗传德,师傅为罗炳林,罗传贵,师傅为罗先义;第六代罗松,师傅为罗炳林、罗传德;第七代胡敬、孙德武等,师傅为罗松。   “炳林毛笔制作技艺”起祖辈(前三代)被众多书画爱好者称为“罗笔客”。至罗炳林时,毛笔制作将近70余年。罗炳林在继承祖辈流传技艺的同时,经过反复的实验研究,对各种毛料的搭配进行了不同的优化搭配,更对毛笔的制作技艺精益求精。其产品深受书画专业人士推崇,被专誉为“炳林毛笔”。   1995年,第六代传人罗松高中毕业后跟随“炳林毛笔制作技艺”的开创人罗炳林和父亲罗传德从事毛笔制作技艺学习,成为“炳林毛笔制作技艺”的唯一继承人。罗松在精心学习自家技艺的同时,在从业20余年的时间里先后多次到江、浙等地拜访当地制笔名师,学习交流,使其产品更成熟,技艺更精湛。   1998年,罗炳林因病去世,罗松从此挑上了传承炳林毛笔制作技艺的重担。罗松按其祖辈多年的传统技艺手法加上自己的总结创新,生产出了深受书画界人士称赞的精品毛笔。2003年,罗松决定大胆创新,一个人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到江西、浙江等省的毛笔流传生产的重镇对老一辈进行了拜访交流,并对其中一些独特的技艺进行深入的学习,很多老前辈也被罗松的这种学习热情和好学精神感动,纷纷把自己的独门技艺一一相传。罗松认真学习、记录,使自己的制笔技艺得到了质的提高。回到绵阳后,罗松放手做了一批经过改良的精品产品,并请著名的书法家赵恒缘、龚小槟、文永生、董海清等为其新产品多次试笔,彼此交流制笔心得,终于使自己的产品得到了更多书画名家的认可,此后毛笔一直供不应求。其连续三届受邀参加了“国际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争得了荣誉。   2 柄林毛笔制作的技艺   “民间手工艺不仅仅是一种造物活动,也是一种精神交流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交融的一种创造活动。技艺的传承既是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的思想、情感、价值等集中展示的过程。”[3]柄林毛笔制作的技艺是一种传统的手工技艺,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柄林毛笔制作的毛笔品总齐全。从材料可分为羊毫、狼毫、紫豪、石獾等,用料制作精细,其作品在毛笔“尖”“圆”“齐”“键”此“四德”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