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液体复苏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达终点指标用量大  引起明显的血液稀释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组织水肿  难以维持稳定的容量 Drawbacks of Crystalloid 几种液体扩容效果的比较 理想的人工胶体: 快速补充血容量,增加组织灌注  足够的血管内停留时间  对凝血功能无明显的影响  改善氧供和器官功能  体内容易代谢和排出  无过敏反应和组织毒性 Synthetic colloid solution START STarch-Albumin Replacement Trial START试验是中国乃至全球首个大规模比较人工胶体与白蛋白对腹部外科手术预后影响的试验。 外科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伤口不愈合等)的问题受到外科医生和患者的普遍关注。 Synthetic colloid solution VS Albumin ? START STarch-Albumin Replacement Trial 该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Ⅳ期临床研究 治疗组:羟乙基淀粉(130/0.4)静脉输注液 (万汶) 对照组:20%白蛋白溶液 样本量:符合方案病例数620例(1∶ 1分组) 研究人群: 腹部中大型手术(胃肠肿瘤切除、肝叶切除、胰体尾切除等)后患者 入选标准:术前血红蛋白≥70 g/L,白蛋白≥30 g/L;术中出血量≤2000 ml。 排除标准:过敏、尿量500 ml/d、颅内出血、肝移植、用其他胶体、肺水肿、 妊娠、准备妊娠、哺乳、30天内接受其他药物研究、 依从性差、术前检查有出血倾向。 START STarch-Albumin Replacement Trial 结果: 术后28天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平均ICU停留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适于出院的平均时间组间差 异无显著性。 术后体液丢失、术后尿白蛋白丢失和术后10天液体总用量组间差异无 显著性。 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胶体费用: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不足对照组的1/5 结论: ???? 腹部大中型手术后(血浆白蛋白≥25 g/L),使用6% 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预防并发症的效果与20%白蛋白相当,安全价廉,可作为白蛋白的代用品。 START STarch-Albumin Replacement Trial 正确使用高渗/等渗液体 高渗液体可以获得快速的容量扩充,但以牺牲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为代价,不宜用于脱水病人的扩容治疗,可暂用于需要迅速提升容量和血压和较严重水肿的病人。 等渗液体同时扩充血容量和补充组织间液,适用于脱水病人。 高渗晶体维持容量时间短暂,加入胶体后可延长扩容时间。 当前高渗盐水加胶体主要有两种制剂: 高渗盐水+右旋糖酐 高渗盐水+HES 上述液体主要在失血性休克的“小容量限制性复苏”的复苏策略中发挥作用。 小 结 液体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维持足够的组织灌注 补液策略应取决于外科手术类型和病人的基本情况 要正确解读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 传统晶体液和胶体液输注的观念需要更新 扩充血容量:胶体液效率更高 补充细胞外液:必须使用晶体溶液 限制晶体入液量(避免超量输注)对择期手术的患者有益 避免过度补液,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并发症 小 结 容量管理是重症病人最基本也最难把握和最具争议的治疗之一。 主要是因为当前缺乏精准的监测方法以无误地判断别人的容量状态。 容量治疗最重要的是使容量与心血管状态相匹配,而非追求“正常”容量,只有心血管异常被纠正,容量才可能恢复正常。 目前没有证据证明何种扩容和复苏液体对整体病人更具优势,但不应妨碍针对不同个体选择更恰当的液体。 * * * * * ICU危重病人的液体复苏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 王 雪 基本概念 炎症反应: 是机体抗病和修复的反应 是一种保护性防御过程 基本概念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 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与危重病医学会 (SCCM)联席会议委员会提出的概念 ★ 是由严重的生理损伤和病理改变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的 临床过程。 ★ 临床上包括两种情况: 1. 由细菌感染引发(全身性感染,脓毒症); 2. 由非感染性病因(多发性创伤、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