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网络步助学平台.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镇江市网络步助学平台

学习目标 常见现象 常见虚词 常用方法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2.了解常见的文言现象,掌握理解文言词语意义的常用方法。 常见现象:一词多义、通假现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词多义:文言文中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表示不同意思的现象,称为一词多义现象。 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例:道 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通假现象: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用字的一种现象。 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八则》) “说”通“悦”,意思为愉快。 2.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被”通“披”,意思为穿着。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具”通“俱”,意思为全、都。 4.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乡”通“向”,意思为从前。 词类活用:文言文中一些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功能和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通常情况有以下四种:名词活用为动词,名次活用作状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当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就可能活用为动词了。 例:1.有仙则名。(《陋室铭》) “名”解释为“出名”。 2.齐人三鼓。(《曹刿论战》) “鼓”解释为“击鼓”。 名词活用作状语。文言文中名词在谓语前面,却又不是主语,就有可能充当状语了。 例:1.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山”解释为“沿着山路”。 2.而相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日”解释为“一天天地”。 3.其一犬坐于前。(《狼》) “犬”解释为“像狗一样”。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在名词或代词前面,往往活用为动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善”解释为“擅长”。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二章》) “固”解释为“巩固”。 3.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亲”和“远”分别解释为“亲近”和“疏远”。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文言文中如果动词、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这时的动词或形容词就活用为名词了。 例:1.止增笑耳。(《狼》) “笑”解释为“笑料”。 2.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坚”和“锐”分别解释为“坚固的盔甲”和“锐利的武器”。 使动用法,就是动词里含有一个“使”的概念。 例: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劳”解释为“使…… 劳累”。 2.必先苦其心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苦”解释为“使…… 痛苦”。 意动用法,就是主语对于动词的宾语含有“认为…… 怎么样”的意思。 例:1.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美”解释为“认为…… 美”。 古今异义:文言文中一些词语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现象就叫古今异义。古今异义主要有以下四中情形: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例: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解释为“第二次”。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解释为“妻子儿女”。 3.几欲先走。(《口技》) “走”解释为“跑”。 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卑鄙”解释为“出身低微,地位低下”。 常见虚词:常用的文言虚词有之、而、以、其、于、乃、乎、焉等。 之:1.用作动词,解释为“往、去、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用作代词,代指人、事、物或作指示代词,解释为“这,这样的”。 例: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3.用作结构助词或音节助词,解释为“的”或不译。 例:永州之野产异蛇。(《捕蛇者说》)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而:作为连词,而在句中可以表示承接、转折、并列和修饰关系。 1.表承接关系。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八则》) 2.表转折关系。 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3.表并列关系。 例: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4.表修饰关系。 例: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以:1.用作介词。可以解释为“凭、靠、根据、因为、用、拿、把”等。 例:何以战。(《曹刿论战》) 必以情。(《曹刿论战》)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2.用作连词。相当于“而”,表示承接、并列或修饰关系。 例:有好事者船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