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礼仪课程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礼仪课程笔记

现代礼仪课程笔记 和su 2015-01-07 16:31 现代礼仪(袁涤非—湖南大学) 一、课程内容 1.绪论 2.个人形象礼仪 3.生活礼仪 4.言谈礼仪 5.职场礼仪 6.社交礼仪 7.餐饮礼仪 8.涉外礼仪 二、课程学习目的 成为有修养,有品位,有风度,有气质,懂得爱己爱人的现代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三、课程学习时间和考试 1.十周学习时间 2.平时成绩(作业和讨论)60%+期终论文(4000字)40% 四、课程学习小贴士 1.礼仪无处不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思考,多感受,多尝试。 2.按时完成作业,积极讨论,相互分享课堂所得和课外所感。 3.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礼仪》,深化学习。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礼仪概说 (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费礼物呀,非礼勿动。 (荀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1.礼仪的内涵与定义 礼貌(好的态度),礼节(待人接物的方式),仪表(人的外在+内在),仪式(专门的社会活动) so,礼仪是什么?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徐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2.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院士时期开始萌芽 *对神灵的敬畏-“礼立于敬而源于祭” *对家庭成员圆形的规范(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促进人们交往沟通 *维系等级差别 //礼仪的发展 *孕育阶段(原始社会中、后期/用兽齿、石珠来作为修饰品/撒放赤铁矿粉表示对逝世者的哀悼) *形成阶段(青铜器时代/奴隶社会/祭祀活动《周礼》-中国流传至今的第一步礼仪专著//(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变革时期(孔孟儒家思想) 儒家:孔子孟子:宣扬“礼教”,以“修身、真诚”为本 孔子:治国 安邦 平天下/不学礼 无以立 孟子:“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道家:崇尚自然无为,主张废除一切礼仪 法家:冲上强权政治,主张以法代礼 墨家:主张平等、博爱、利他,以义代礼 百家争鸣,互相融合。 *鼎盛时期 秦:“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西汉:思想家董仲舒——“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礼记》|古代风俗-《曲礼》|饮食和居住文化-《礼运》|家庭礼仪-《内则》|服饰文化-《玉藻》|师生礼仪-《学记》|道德修养-《大学》 唐宋(朱熹)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道学、佛学思想,形成理学。“仁莫大于父子,义莫大于君臣,是谓三纲五常之本。人伦天理之至,无所逃于天地间” *衰落时期(元、明、清) *现代礼仪时期(民国,现代) 礼仪的内容日趋简单化/礼仪的标准日趋国际化 3.礼仪的实质与原则 *礼仪的实质 (孟子)尊敬之心,礼也。敬人,敬己。 *礼仪的原则 尊重/遵守/适度/自律 4.礼仪的特征与作用 *礼仪的特征 继承性-差异性-针对性-规范性 *礼仪的作用 教育作用-美化作用-协调作用-沟通作用 第二节.认知当代大学生 1.大学四年应该怎么度过? 不仅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练好自己的专业本领,同时呢,还要修炼自己,要真正让自己既成才又更成人。 2.大学生的生理特征 *内分泌机制不断完善 *大脑机能逐步增强 *性机能趋于成熟 3.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般的心理特征 +心理水平的二重性(幼稚的深刻性) +心理倾向的二重性(积极: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消极:纠结、郁闷、抱怨、厌世) +心理素质的二重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高求知欲与低识别力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的矛盾/强烈的性意识与道德规范的矛盾) *不同大学阶段的心理特征 +大学适应阶段-学会/会学 +稳定发展阶段-享受大学生活,两极分化 +准备就业阶段-向职业生涯过渡 *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80后”——2003,恭小兵) +“90后”大学生特征 思想:早熟老练而又叛逆 性格:自主自信而又依赖 语言:追捧网络流行语 生活:追求非主流时尚 交际:广泛且虚拟 规划:务实明确但也迷茫 +“90后”大学生的时代烙印 改革成果的完全受益者 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 和谐社会建设的亲历者 第三节.修养和礼仪 1.修养的内涵:修养是文化、智慧、善良和知识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美德,是崇高人生的一种内在力量,也是一个人中和能力与素质的体现。 修身养性。 *思想修养 A.高尚的道德情操 B.积极的进取精神 C.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化修养 A.渊博的人文知识 B.务实的科学精神 C.扎实的专业功底 *审美修养 A.增强审美意识 B.把握审美标准 C.提高审美能力 2.礼仪与修养的关系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和仪式的统称。 *修养是一种气质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