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治练习题文综四
高2012级文综周练四 政治部分
一、选择题
1、免疫系统,是人体和动物的健康“防线”,用以抵御细菌和其他微生物。随着免疫系统疾病的增加,科学家加强了对此项目的研究。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认定,美法3名科学家“发现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我们大家对免疫系统的理解”。免疫系统研究的新成果说明 ( )
A.科学家的兴趣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发展的直接动力
B.认识的发展根源于社会或;专业部门的奖励机制
C.实践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严密的逻辑和长期的研究能确保科研活动的如期成功
2、波士顿经验曲线又称为经验学习曲线,该曲线表明,个体或组织在一项任务中积累越多的经验,他们就越有效率(如图)。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 )
A.真理总是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3、2013年8月,美国好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开始迄今人类最大规模的寻找火星人的活动。好奇号后来发回的火星类似远古河床的照片,证实了科学家们关于火星上的水流存在的假说。上述材料表明 ( )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②世界的物质性不断地得到科学发展的证明
③宇宙探测的目的在于验证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下面两幅漫画体现的共同哲理是 ( )
A.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首先从质变开始的
B.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遵循规律
C.人能够改造规律
D.事物是普遍发展的
5、“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具(悲剧),也可以看成洗具(喜剧)。”这句幽默的流行语体现了 (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意识不依赖于物质并能反映客观存在
C.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具有不确定性
6、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 ( )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D.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7、“闯黄灯扣6分”新规是否合理这一问题引发了公众、媒体和执法部门的反复争论。司机称黄灯即停容易追尾。最后公安部通知闯黄灯“暂不予以处罚”。黄灯新规的争论说明 ( )
①制定法规要尊重客观规律
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8、“你幸福吗?”是中央电视台所做的一项大型调查活动,被采访的群众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幸福指数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状况的重要数据。城市居民幸福指数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量,还取决于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居住条件、安全状况、人际关系及市民精神状态、主人翁感觉等。这说明了 ( )
A.联系的多样性 B.发展的曲折性 C.联系的人为性 D.联系的相对性
9、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发射升空,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全国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坚持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如捆绑式火箭,汇成托举“神舟”飞天的强大力量。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①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 ④要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尊重客观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他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后来,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 )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④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13年。我国多地遭遇“十面霾伏”。面对频发的雾霾天气,专家指出,治理雾霾必须采取综合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重点加快产业、能源结构的调整。这种观点 ( )
①科学地运用了系统优化方法 ②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 ③强调了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性④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