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毒理学教学思考题
一、概念
(1)吸收——外源化学物质从接触部位通过生物膜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2)分布——分布是指外源化学物质吸收进入血液或淋巴液后,随体循环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
(3)首过效应——由于消化道血液循环的特点,除口腔和直肠外,从胃和肠吸收到局部血管的物质都要汇入肝-门静脉,到达肝脏之后再进入体循环,这种未到体循环就被肝脏代谢和排泄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
(4)毒物贮存库——靶器官以外的毒物蓄积场所统称为毒物贮存库
(5)血-脑屏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聚集包围毛细血管的星形胶质细胞的软脑膜组成的一种特殊的功能结构称为血-脑屏障。
(6)胎盘屏障——由绒毛血管壁、绒毛间质、基底膜和绒毛上皮组成的屏障结构,可避免母体免疫细胞与胎儿组织接触,防止胎儿被母体排斥。
(20)损害作用——是化学物质作用于机体引起功能紊乱、损伤、疾病或死亡的生物学效应,是毒性作用的具体表现,可能引起机体的正常形态学、生理学、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影响,寿命可能缩短,机体功能容量降低,机体对外加应激代偿能力降低和机体对其他某些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易感性增高。
(21)非损害作用——是化学物质作用于机体不引起机体机能、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变,不引起机体功能容量的降低,也不引起机体对额外应激代偿能力的损伤。
(22)毒效应谱——化学物质对机体引起的毒性作用的性质和强度的变化称为毒效应谱
(23)靶器官——化学物质可以直接作用于组织或器官使其受到损害,这个组织或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24)生物学标志——是指化学物质通过生物学屏障并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化学物质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和易感性生物学标志。
(25)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26)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27)绝对致死剂量——指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28)半数致死剂量——指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50%个体死亡所需剂量或浓度,也称致死中量。
(29)急性毒作用带(Zac) ——即急性毒性的半数致死剂量与最小有作用剂量的比值。
(30)慢性毒作用带(Zch) ——即急性毒性的最小有作用剂量与慢性毒性的最小有作用剂量的比值。
(31)最大无作用剂量(MNL)——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化学物质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根据目前认识水平,用最灵敏的实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也称为未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
(32)安全系数——是根据试验所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MNL)提出安全限值时,为解决由动物实验资料外推至人的不确定因素及人群毒性资料本身所包含的不确定因素而设置的转换系数。
(33)急性毒性——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性或在24 h内多次接触(染毒)有毒物质(食品毒物)后,在短期内所引起致死性或非致死性毒性效应。
(34)生殖毒性——指对雄性和雌性生殖功能或能力的损害和对后代的有害影响。
(35)基因组突变——也称为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染色体数目畸变,是指基因组中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二、思考题
1.机体吸收外源化学物的途径有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
2.机体内外源化学物的贮存库有脂肪组织、骨、血浆蛋白、肝脏和肾脏等。
3.外源化合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对机体有何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答:(外源化学物进入血液之后往往与血浆蛋白结合尤其是血浆白蛋白也可以视为外源化学物在体内分布运输和贮存的过程。(化学毒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可逆的,与血浆中游离型化学毒物形成动态平衡。(当剂量一定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毒物或亲和力较高的毒物对机体的毒性相对较小,但代谢和排泄也比较慢。游离型化学毒物转运到靶部位产生毒作用,游离型化学毒物浓度与毒作用强度相关。
4.外源化学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有经肾脏随尿排出和经肝、胆通过肠道随粪排出和随各种分泌液如汗液、乳汁和唾液排出。
5.什么是机体屏障?血-脑屏障对于保护大脑有何重要意义?
答:机体屏障就是以特异化的毛细血管壁为主的一种限制化学物分布的结构,以保护体内重要器官。
主要的屏障有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等,但是这些屏障都不能有效地阻止亲脂性物质的转运。
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聚集包围毛细血管的星形胶质细胞的软脑膜组成的一种特殊的功能结构称为血-脑屏障。形成血-脑屏障的重要性在于保障血液和脑之间正常的物质交换和阻挡非脑营养物质进入脑组织。血-脑屏障的内皮细胞无孔,并且细胞接合非常牢固。内皮细胞胞质中的单胺氧化酶等代谢酶活性较高,也担负着酶屏障的机能。
6.代谢反应过程分为哪几相?这几个相反应主要包括哪几个反应?
答:分为两个相第一阶段称为第一相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主要作用:外源化学物的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4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道依茨 TCD4.1 6.1操作手册.pdf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募集说明书.pdf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整理和复习》(课件).pptx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VIP
- 信贷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 VIP
- 2025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四).pdf VIP
- 2025《建筑施工行业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新修订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