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找到回家的路.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让学生找到回家的路

本文发表《中学数学》09年第5期上后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如何让学生自己找到“回家的路” 《数阵型数列问题解法探究》的教学感悟 上海市大同中学 张亚东 台大数学系黄武雄教授曾经讲过一个“父亲的脚后跟”的故事:小时候父亲常带他入城,每次他都跟在父亲后面,眼睛不停地盯住前面那双破旧的布鞋,一路不停地赶.途中要路过一道铁桥,一根根枕木的间隔比步子还宽,平常父亲总会歇下来等他爬过去,或索性抱过去.跟着父亲来回走了二三十趟,每次都能顺利地回到家.可有一次,天色向晚,等他爬过铁桥的时候,发现父亲已经“失踪”了,眼前呈现的只是父亲那双不停晃动的布鞋,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今天,我们很多数学老师上课时一开始就下定义,让学生一步步陷入推理的泥潭,不时回头问一句:“懂不懂?对不对?会不会?”事实上学生看到的不是“路该怎么走”,而是“布鞋不停地晃动”,一旦离开“布鞋”的领路,便觉一片茫然.本文就《数阵型数列问题解法探究》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与感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现实问题:如何让学生离开老师的引导,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1、 指明“去路” 开门见山 多年来,我们走惯了从“教材到教师,再从教师到学生”的老路,就学生而言,尽管有教材做依据,但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将要讲什么、怎么讲,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果.本节课是借助于数阵型数列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我们不妨开门见山地指出“回家”的方向.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研究了自然数数列通项与求和问题,如果把它的结构加以改造(幻灯片),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如图1),请问它有那些规律? 生1:第一行一个数,第二行两个数…… 生2:每行的数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生3:数阵外形呈直角三角形;自上而下数字越来越大. …… 师:将一些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成图形状,我们称之为数阵,它是数列的一种新颖但又较为常见的呈现形式.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有关数阵型数列问题的解法. 短短的几句话,开门见山,激起了同学们对数阵问题探索的欲望,为进一步问题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2、学会“问路” 整装待发 如果我们能在出发之前,让学生思考一下他所关心的问题,比如回家的路有多远,大概要几小时,要过几座桥等问题,他肯定会更主动地投入到探路过程中来. 师: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你们最关心这个数阵的哪些问题? 生4:第行的第一个数是多少?最后一个数又是多少? 生5:第行的各数之和是多少? 生6:前行共有多少数? 生7:第2009行的第100个数是多少? 生8:2009位于第几行的第几个数? …… 发现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务之急.同学们的思维激情被点燃. 3、放手“探路” 锻炼能力 黄武雄教授说,当时父亲如果像赶牛一样,让我走在前头,如果父亲是上乘的教育教育家,便会要我带路,宁可随我多走一点冤枉路,然后加以修正.可是我仍然感谢父亲,毕竟他不会抱着或背着我. 师: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 生9:关键是第行的第一个数或最后一个数,也就是各行的开头数的通项或结尾数的通项. 师:那如何求这个数阵开头数组成的数列1,2,4,…… 的通项公式呢? 生10:它是一阶等差数列,满足,利用叠加法可求得: .从而可以得到第行最后一个数为. 师:很好!如何求第行的各数之和呢? 生11:第行的首、末两项之和除以2即可. 这里放手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纠正调整解题思路,学会探路.在探路过程中允许学生走弯路,甚至迷路,老师只要在一旁保驾护航,避免“翻车”. 4、寻找“近路” 少走“弯路” 学走路首先不怕摔跟头,跌倒了爬起来再来,只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方能来去自如,得心应手. ???????生12:可以先求第行的最后一个数,再求第行第一个数,因为第行最后一个数即为前行个数之和,从而得首位数为,也可由第行的最后一个数加1得到. 生13:我认为没有必要,只要知道末位数(或首位数)和项数即可求的第行各元素之和. 师:很灵活!如何求前行之和? 生14:. 师:我有点怀疑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如何判断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生15:取代入检验即可. 师:如何解决第2009行的第100个数是多少? 生16:只要知道第2009行的第一个数再加99即可. 师:那2009位于第几行的第几个数? 生17:可以通过估算,当=63时,可见2009位于第63行倒数第8个数,即第63行的第56个数. 学生在自主观察、反思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