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及DM生产工艺
M及DM生产工艺详细技术内容
(总体思路、技术方案、实施效果)
DM(2,2′二硫代二苯并噻在一般温度范围内,能使橡胶快速硫化,硫化曲线平坦,物理机械性能优良,带有苦味,不适用于与食物接触的橡胶制品。是当前重要的通
(2)流程方框图
空气
成 品 M
亚硝酸钠
硫 酸
成品
图1 亚硝酸钠法合成DM流程图
该法缺点是亚硝酸钠是致癌物质,而该法尾气中的NOX对大气污染严重,NOX与甲胺产生亚销胺致癌物质。该法产生还排出较多的废水,废水盐分较高,难处理。该法还有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的缺点。
1. 2..2 用氯气作氧化剂合成DM
精M加氢氧化钠生成M钠盐,M的钠盐在有氯气的情况下通空气于60℃左右氧化制得DM。
(1)反应方程式
(2)工艺流程
NaOH 精M 空气 氯气
成品
图2 氯气法合成DM流程图
此工艺也同样存在废水量大,盐分高,难处理等特点。再者氯气毒性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爆炸,生产不安全,工艺难控制,设备复杂。
1. 2..3 新工艺的提出
针对以上生产方法存在的较多问题,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生产DM的新工艺:直接用粗品M为原料,在氨水溶液中形成M氨盐溶液后,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氧气作氧化剂来合成DM产品。此方法与以上两种方法相比,具有产品质量较好,各项指标均达到一级品以上,整个生产过程几乎没有废水排放,生产成本较低等特点。
下面是此新工艺试验的技术情况与分析。
2、新工艺方法
2.1 原理
试验部分的反应分为两个阶段,一是M氨盐制备,二是M氨盐的氧化,反应方程式如下:
氧气氧化反应机理如下:
(1)硫醇基在氨水碱液中解离:
(2)碱性条件下氧负离子的形成:
(3)氧负离子进攻正碳中心:
正碳中心正电性减弱,正电子云向硫负电中心转移,硫的负电性减弱,正电性增强。
(4)正电性增强的硫自由基与体系中显负电性的硫自由基聚合 ,氧负离子脱除。
(5)碱中心再生
2.2 工艺过程
要从粗品M合成DM,整个试验过程大体上要经历溶解过程、氧化过程、分离过程和母液的循套用四步。
溶解过程, 就是M氨盐的制备过程。从粗品M在氨水中的溶解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溶解比例,摸索最佳工艺条件。氧化过程:用氧气作氧化剂,在催化剂的存在下,把M氨盐氧化成DM。
反应后的分离过程,反应后氧化釜中含有合成的DM和大量的母液,需要将此分离。
母液的循环利用,分离出的母液中含有氨和极少量没有反应完的M氨盐,由于氧化剂是氧气,不存在其它杂质,所以我们将母液进行回收套用,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3 工艺条件的选择
2.3.1影响因素
在粗品M的溶解过程中,粗M和氨水的比例;氧化反应时的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催化剂等是影响产率和产品性能的主要因素。
2.3.2 工艺条件的摸索
2.3.2.1 粗M与氨的比例
试验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氨水来溶解粗M。根据反应原理参照有关文献,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我们确定几组数据,控制反应最高温度不超过90℃,溶解时间在30min进行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粗M的用量,树脂含量和未溶树脂的关系
由上图可知,等量氨的情况下,当粗品M的量增加,未溶树脂的增加幅度越来越大。即氨选择性溶解了M。经过对氨水浓度的优化试验,选择了较合适浓度为5%的氨水进行以下试验。
2.3.2..2温度对溶解粗M的影响
根据试验,在氨水浓度和粗M的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溶解的温度升高,M的溶解度会增加,但同时溶解的树脂量也增加,影响DM的产品质量。温度较低时,溶进的树脂量减少,但同时溶解的M量也会减少,影响了单批的产量,提高了生产成本。我们做了温度在40℃-110℃的试验,通过优化,选择了较好的溶解温度为85℃。在此温度下得到的溶解液,所含杂质较少,氧化后的产品质量较好。
2.3.2..3压力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我们做了压力从2.0MPA到7.0MPa的试验,从实验数据可知,压力的升高对反应有一定的影响,可使氧化反应的速度加快,但是随着压力的升高,反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