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做好评估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探讨的研究
做好评估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探讨
1 进行地方立法评估工作的必要性
(1)地方立法评估工作是新形势下立法工作重心转移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一届三种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今后立法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著名立法专家杨景宇曾说过“法律法规完备和法律体系完善的标志,从根本上说,并不在于法律法规的数量,而是在于这个体系和它包括的全部法律法规对社会生活覆盖的广度与调整社会关系的力度,也就是说在于它的质量”。也就是说。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中国未来的立法工作主要面临的将不是新法的制定,而是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反思。考虑它的实际效果,根据其运行情况对其加以废、改工作。立法评估能够提供有效的手段,对法律法规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以及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行检查,全方位验证法律法规的适应性、可操作性等,从而为法律法规的废、改提供最基本的依据。
(2)地方立法评估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法律法规,形式上是主观意志的产物,其质量高不高,关键在于能不能反映客观规律。法律法规的特点是“定”,一旦规定下来,全社会都要遵守,而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当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甚至阻碍改革发展,也就说明其已存在漏洞缺陷,立法部门就应该根据客观需要对静态性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正。立法评估无疑为立法部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3)地方立法评估工作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必要手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法律法规实施一段时间后,质量如何,效果怎样,不能立法部门说了算,也不能执法部门说了算,而应该是“让事实说话”,通过实践检验来做出公正、公允的评价。而带有“检验性”的地方立法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刚凌认为,对立法效果的检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立法质量的评价,它不仅会引发社会对立法质量的关注,也会促使立法机关不断改进和完善立法,使其立法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2 目前地方立法评估存在的问题
(1)立法评估主体较为单一。对地方立法的评估,由谁作为评估的主体才能真正实现地方评估的初衷呢?从实践方面来看,各地组织的立法评估工作,目前主要地方立法机关自行组织,即一般为地方人大常委会,只是具体组织实施的部门有一些差别。有的以人大常委会的名义组织评估,通常由常委会任命一个专门的评估工作小组;有的以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名义组织评估;有的以常委会工作机构的名义组织评估;有的是委托评估,由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或者工作机构委托制定和实施法规机关之外的“第三方”专门机构开展评估。从理论上讲,立法机关是无法对自己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的绩效有一个客观而中肯的评价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立法评估的公正性。比如地方立法部门利益痕迹严重的问题,恐难触及。再者,对专业性较强的地方性法规进行评估技术要求比较高,对现行有效的全部或部分地方性法规进行评估工作量比较大,而地方人大常委会普遍存在专业人员人手不足的现象,单靠地方人大常委会进行立法评估难免影响评估质量。
(2)缺乏有效的立法评估机制。由于地方立法评估在国内起步较晚,仍然算是新事物,目前没有一套可以用以指导评估的完整的机制。相对于各地陆续开展的立法评估实践而言,立法评估的理论研究显得匮乏和滞后,影响了立法评估工作的效果。
(3)评估结果没有有效利用。部分地方人大并不完全理解立法评估。只是“跟风”进行评估,所以立法评估流于形式,为评估而评估,评估方案也只是为了完成评估任务,目的不明确,有的没有形成评估报告,有的形成评估报告提交常委会就算完成任务。没有应用评估报告进行信息的反馈,从而不能有效地把评估结果用于指导法律法规的修正。
3 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地方立法评估的几点建议
(1)更大范围地扩大评估主体。应强调社会广泛参与,通过各方主体的参与,运用多方力量为地方立法客观研究、公正评估搭建平台。为了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估工作主体除立法机关外,可以加入执法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一是执法机关。吴邦国委员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立法的目的在于实施。法律制定出来以后,不是让人看看的,更不能变成只是在书架上摆摆的本本,而应该也必须成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成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准绳,成为全社会一体遵循的行为规范”。而如何让法律法规由本本得到较好的实施,执法机关必不可少。制定出来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强不强,执法机关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评估至关重要。二是社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组织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专业知识相对丰富,而且独立于立法机构及政府部门,可以有效地回避“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立法法制化”等诸多令人尴尬的体制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俯卧体位与治疗.doc
- 倍麦克斯私人健康顾问体验中心管理规章制度.doc
- 修饰电极实验报告.doc
- 倒数第6天地表形态的塑造与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doc
- 倒档导块专用夹具设计.doc
- 倒桩如何控制离合器和车速的技巧.doc
- 倒班宿舍基础框架柱钢筋安全技术交底.doc
- 倒班宿舍楼招标技术规范.doc
- 倒立摆实验报告.doc
- 倒立摆数学模型.doc
- 25春国开【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手册(21版)试题及答案.docx
- 25春国开【宪法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pdf
- 24春国开(专)《法律咨询与调解》形考1-4试题及答案.pdf
- 25春国开【刑法学(2)】形成性考核手册试题及答案.docx
-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高中语文++】《拟行路难(其四)》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高中语文++】高考模拟作文++时间的双重性+课件.pptx
- 【高中语文++】《窦娥冤(节选)》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 【高中语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最近下载
- 痕迹检验复习试题有答案.doc
- 未成年人充值退款起诉书.docx VIP
- 2025年中国移动校园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历年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定量CT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指南(2024).pdf
- 《网约车运营管理》教学课件4-5 潜在客户分析及客户忠诚度提升.ppt VIP
- 排水泵房安全检查表.docx
-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docx VIP
- 农技指导油菜机械化播栽与收获技术.pdf
- 第15课+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20240416165039.pptx
- 仁爱八年级下册Unit6Topic3SectionC优质公开课.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