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师大版本语文必修五第11课咬文嚼字课件.pptVIP

2016北师大版本语文必修五第11课咬文嚼字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北师大版本语文必修五第11课咬文嚼字课件

* * * 中小学课件 第11课 咬文嚼字 诗海探珠 野 望 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 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 不堪人事日萧条。 佳诗品韵清幽书香 【赏析】 这首诗虽是写郊游野望的感触,忧家忧国,伤己伤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里行间。诗的首联写从高低两处望见的景色。颔联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和自我孤身浪迹天涯。颈联继续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末联以出效极目,点明主题“野望”,以人事萧条总结中间两联。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 课堂互动探究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第11课 咬文嚼字 基础自主学案 基础自主学案 二、词语释义 ①清沁肺腑: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 ②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③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认为了不起。(多含贬义) ④索然无味:形容文章的内容空洞,文字枯燥。也作“索然寡味”。 ⑤不即不离: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 ⑥点铁成金:原意是指使石头变成黄金,比喻把别人不好的文章改为好的文章。 ⑦援引:引用成例。援,引用。 ⑧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⑨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重量单位。 ⑩岑寂:寂静。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很多。 ?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后来泛指写著作。 ?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三、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 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 四、经典语段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咬文嚼字》) 本着这个精神,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与语文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 课堂互动探究 朱光潜先生在文章篇末告诉我们,“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才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标,“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与吻合”正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谨严的精神,“留心玩索”“刻苦自励,推陈翻新”,这是“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功夫。这些内容也正是文章的主旨、朱先生的谆谆教诲。 主题感悟 1.举实例,讲道理。不举例子,道理是空的;例子不典型,道理也不到位;例子解说得不好,道理也讲不好;例子不充分,道理也讲不充分。朱光潜先生这篇文章,好就好在举了很多例子,而且每个例子讲得非常精辟,令人心悦诚服。例子是具体的,具体的分析可以给人丰富的启示。 技法借鉴 2.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读这篇文章,我们对朱光潜先生的学问佩服得五体投地。文章也启示我们:学问靠积累。做学问,首先是占有材料,材料是学问的基础。即使不是鸿篇巨制,就像本文那样的单篇文章,也需要相当的材料。 [文脉·探究] 1.朱光潜在文中论述的“咬文嚼字”和现代汉语词语上“咬文嚼字”的义项是否相同? 【提示】 文中的含义不同于现代汉语词典上的义项,朱光潜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即在文字的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它指的是写作时要字斟句酌,讲究语言运用的准确、传神,力求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嚼”有“玩赏”的意思,所以又涉及对作品语句的玩赏、品鉴。这些,无论在写作或阅读时都要注意,提高到审美、鉴赏的境界。《咬文嚼字》一文将“咬文嚼字”和思想情感的辩证关系一线贯底,突出了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