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师大版本语文必修五第12课谈比喻课件.pptVIP

2016北师大版本语文必修五第12课谈比喻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北师大版本语文必修五第12课谈比喻课件

* 中小学课件 第12课 谈比喻 诗海探珠 淡黄柳 姜 夔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 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 唯有池塘自碧。 佳诗品韵清幽书香 【赏析】 这首词通篇都是写景,作者寄居异乡的惆怅,伤时感世的愁绪,尽在不言之中。上片首二句先写“巷陌凄凉”。“空城”写出城内萧条冷落;“晓角”增添了气氛的悲凉。“马上单衣寒恻恻”写作者在异乡边地的感受。“看尽”两句又转入写景,流露出淡淡的思乡情绪。下片承上启下,由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强携酒”句的“强”字,写出满怀愁绪,“怕”又一转,写作者对春天的留恋。 结尾三句,叙写“春”将逝去,惋惜春光逝去,在写春景中反映边城的凄凉,作者意在排解愁绪,实际上却不自觉地流露出无限烦恼,家国隐恨。全词意境凄清冷隽,造句朴素自然,用语清新质朴,绝无矫揉造作的痕迹。 课堂互动探究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第12课 谈比喻 基础自主学案 基础自主学案 二、词语释义 ①以偏概全:指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②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③金口玉言: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多用讽刺)。 ④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⑤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⑥隽永:〔言辞诗文或其他事物〕意味深长。 ⑦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⑧洋洋大观:形容事物或景象十分丰富多彩,盛大壮观。 三、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启功(1912—2005),字元伯。北京人,满族。中国书法家、画家、文物鉴赏家和鉴定家。曾为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其主要著作《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 四、经典语段 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原因很多。我想其中至少有两项是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即语言和文字。 人用语言表达意识、交流思想;用文字传播语言、记录经验,使得经验不致遗失,并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增多、扩大。这至少是人类文明、文化逐步发达的一项因素。 (《谈比喻》) 课堂互动探究 本文节选自《比喻与用典》一文,作者先说明比喻这种手段在选声命名、选形造字、道理说明等场合的广泛运用,然后重点研究了比喻在意义表达上的周延性和模糊性问题。文章语言平易,旁征博引,平易近人,娓娓道来。 主题感悟 1.立足于汉语,追求民族特色。启先生所有关于语言文字的论述,都是立足于汉语,寻求汉语的特点与规律,探讨古今汉语的异同,追求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民族特色。 2.立足于现象,不为无根游谈。启先生研究和论述汉语言文字,总是立足于现象,就是说,从问题出发,从材料出发。由此出发的研究和论述,就可以不再无的放矢,不再游谈无根。 技法借鉴 3.立足于应用,摒弃高论标榜。他重视比喻与用典在汉语表达中的作用,揭示汉语诗文的声律,也可以说是意在引导现代人们高水平的创作。尤其是他对于汉字书写的种种“破除迷信”的论述,更可以作为汉语文字学实际应用的利器。 [文脉·探究] 1.作者在谈到“选声命名”和“选形造字”时主要举了哪些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 作者在“事物的命名”这一部分中,主要举了对“天”的命名,认为这个命名,实在是出于无奈。此外,还列举了“鸡、鸭、鹅”这些模拟叫声命名的事物,强调这类若干名称,都是牵连借用而来。在“文字的创造”部分,作者首先举了“人”字的创造,认为选形也是出于无奈。另外,还举了“山、川、日、月”等字以及虚词的由来,认为这些字的创造虽然难于捉摸,但大都应该是模拟或通过比喻的手法而得来。 2. 作者为什么认为古代训诂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提示】 后世人探讨某个词的起源或较为原始的取义,也就是解释古代词义,这就需要训诂。但是,古代的语言比后代的要简单得多,先秦时期一二字的词,汉代人仍用一二字作解释,显然已经不太够。此外,由于一切语言和其中各个局部都来自比喻,也会出现不周密、不确切的问题,因此,作者说古代训诂学存在着一定局限。 3.启功先生是如何评价语言模糊的? 【提示】 作者认为,语言的模糊主要是由于一个词比不恰、钉不住,在句中切不齐、放不稳造成的。语言模糊容易产生误解,与说者、听者注意不够和语言环境显示不全等因素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也是比喻并非完美无缺的有力佐证。不过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