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温控制系统.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温控制系统

2012年电子设计竞赛 课 题: 水温控制系统 设计成员 连文金、李宗艺、陈立镔 2012年7月27日 摘要: 为了实现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通过对各模块电路方案的比较及论证,最后确定了这种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硬件电路,选用不锈钢封装/防水型 DS18b20 温度传感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用电器越来越趋向于自动控制控制乃至于智能控制,针对目前家庭的实际需要,自动控制水温系统比较方便实用,本文就通过51系列单片机来实现一种家用自动控制水温系统的设计。该家用自动控制水温系统能及时反映当前系统工作区的温度信息,温度信息通过液晶屏直观的显示给用户,用户可根据自己对水温的实用要求,通过键盘自行设定温度。 一、方案设计与论证 1、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水温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对象为1升净水,容器。水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由人工设定,并能在环境温度降低时实现自动控制,以保持设定的温度基本不变。 .基本要求(1)温度设定范围为40~90,最小区分度为1,标定温度≤1。(2)环境温度降低时(例如用电风扇降温)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1。(3)用十进制显示水的实际温度。 .发挥部分(1)采用适当的控制方法,当设定温度突变(由40提高到60)时,减小系统的调节时间和超调量。(2)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0.。(3)在设定温度发生突变(由40提高到60)时,自动水温随时间变化的。 三、调试、测试 3.1测试参数 测试环境:室内(常温),室内(风扇),室外(光照),室外(阴天)。 测试过程:对于不同的环境,我们分别进行测试,记录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对温度变化的粗调量及微调量,以便能够更精准地对水温进行控制。 测试结果分析:如图 图中T为系统温度,Ta为设定温度。控温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快速加热、温度调节和恒温保持。其中第一阶段只有快速升温过程,后两阶段均由升温和降温过程即温度调节过程组成。根据设计需要对各阶段如下:在快速加热阶段即在温度达到Tr之前,加热速度要快,使系统温度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达到温度Ta。在达到Ta使就停止加热,之后由于热惯性,系统温度继续升高,使得系统温度超过Ta达到最高点A点。在温度调节阶段,以T1、T2为分界点,降温与升温过程重复出现。进入恒温维持阶段,要求系统温度T能稳定在设定温度Ta附近并保持足够的时间。曲线上A、B、C为极大值点,D、E、F为极小值点,他们的绝对值随时间增加都在减小,进入恒温维持阶段阶段后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趋于稳定。 模型曲线中控制参量的确定:模型曲线中的控制参量值是在反复多次试验的基础上确定的。在模型曲线中,Ta是预设的温度值,Tr 和T2是系统停止加热的起始点,T1是系统开始加热的起始点. T1=Ta -T1=2℃,△T2= T2-Ta=-2℃是系统加热和调节过程中的两个门限值。 在快速加热的过程中,当系统的温度第一次达到预置的某个阶段的设定温度即达到Tr时,系统就立刻停止加热。之后系统由于热惯性会继续升温到最大值A点,尔后开始降温;在降温过程中,T达到T1点即T-Ta =2℃时,系统开始预加热,即缓冲缓冲系统的温度下降的幅度;在升温过程中,当达到T2时即T-Ta =-2℃时,停止加热,防止由于热惯性导致的温度极大值过大。由此可见,Tr、T1 和T2点的温度值是软件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参量。 显示温度和实际温度的校准: 水银温度的最小刻度为0.1℃,我们可以利用水银温度计的读数来校准液晶显示器1602的温度值。 实验测量所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际温度/℃ 显示温度/℃ 偏差/℃ 24.3 24.5 0.2 25.3 25.3 0 29.1 29.0 0.1 32.4 32.3 0.1 35.3 35.3 0 44.1 44.0 0.1 55.4 55.3 0.1 由上表可以发现显示温度始终比实际温度相差不大,符合题目要求。 误差分析 在加热的过程中,在某个时刻设置温度与实测温度之间的误差,其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设置温度/℃ 实测温度/℃ 超调量 40 39.3 1.75% 55 54 1.82% 60 60.3 0.5% 70 70.8 1.14% 75 75.7 0.93% 85 85.6 0.71% 89 88.8 0.22% 分析:温度计的摆放位置和温度传感器的摆放位置不同,导致它们的误差大。 5.结论 在本系统的设计当中,硬件电路并不是很复杂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