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字型帛画看汉代人的生死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T”字型帛画看汉代人的生死观.doc

从“T”字型帛画看汉代人的生死观   摘 要:20世纪70年代湖南马王堆的发掘震惊了世界,墓中出土器物向世人展示了当时人们“事死如生”的观念。尤其是出土的“T”字型帛画更是表达出了汉代人对死亡的重视。本文将以1号墓出土的“T”字型帛画为例,对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内容等对该画表达出的当时人们的思想进行分析。   关键词:“T”字型帛画;事死如生;生死观   中图分类号:K87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032-03   一、“T”字型帛画出现的原因   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在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进行挖掘,中出土的一系列印章表明该地为西汉早期长沙国丞相、?a侯利苍家族的墓地。根据墓葬形制、随葬物的组合和特征以及?a侯的世系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推断该墓时间是文帝五年(公元前175)至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时期。该墓主人生前处在汉初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休生养息”的时期。统治者这种宽柔政策带来了自秦统一中国以来的繁荣,并给大汉王朝的强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先秦思想也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汉代人。所以马王堆的墓主人虽然处在汉初,但是逐渐富足的社会,已然成熟的思想都为这个“豪墓”呈现的文化提供了基础。   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2年统一全国时采取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而文帝更是鼓励商人自由贸易,一时间“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当时的商业与手工业空前繁荣。大汉王朝经过文景两帝的励精图治出现了“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的盛世之景。社会的富足使人们有余力为死去的亲人争取一个好的“归宿”。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俨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这一诉求。随葬品不仅五谷皆有,“瓜瓠荤菜百果备俱”,而且有不同品种的丝织品,不下数百件的漆器,各种用途的竹子编织物及大小不一的金属器。四棺一椁的棺椁制度虽然显示了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马王堆一号墓的棺椁数目正是诸侯级别的),但也恰恰说明的当时“事死如生”观念的盛行。   汉初流行的思想与其单单说是汉代思想不如说是先秦及秦思想与汉代思想的融合。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为“礼崩乐坏”的天下开出了自己学派的“药方”。而秦朝虽历经两世,但作为中国第一个大统一的国家,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为大汉王朝乃至后来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模本。先秦的思想文化被传承下来,比如对神仙方术的追求就从未曾终止过。关于汉代之前的神的观念,我们多半见于《山海经》。它们被描述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动物混合的外观,并被上天赋予能控制自然的神秘能力。如:“凡《东次三经》之首……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是神也,见则风雨水为败。”这些拥有神秘力量的存在是导致当时人们对天祭献的主要原因。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当时,人们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疾病就死去,所以诸神成为当时人们对长寿、不死等愿望的寄托。如“白民之国在龙鱼北……乘之寿二千岁”、“不死民……寿不死”等。秦始皇以好神仙方术著称,在他的推动下,“燕、齐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术于是趣咸阳者以千数”。到后期他为了长生不老更是不惜举全国之力去找寻蓬莱仙岛与长生不老丹。到了汉代,统治者也都倾心神鬼之事。汉文帝重用“言乞神事”的赵人新垣平,作渭阳五帝庙,并向贾谊“问鬼神之本”于宣室。统治者的偏好带动了整个社会对长生不老的执着。在后来河北满城西汉墓里出土的中山靖王及其夫人的“玉衣”,是对长生不老追求的典型。当时,人们认为玉是实现长生与升仙的良材,“玉者,石之精也”。在中山靖王夫妇的尸身上至少使用了4层玉制品,其中最里面的是玉塞。葛洪曾在《抱朴子?对俗》一书中写到:“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玉衣”就是用来保护尸体不腐来实现长生的。   谶纬之学之所以成为“神学”是因为它的神秘。谶纬之学中的元气观在当时影响很大。谶纬的元气观认为阴阳二气导致气候变化,能够生化出五行之气,五行之气又化生天地万物,且宇宙的动、转皆由气“助其道”这种神秘的气和宇宙的运动说在汉代的墓葬都有体现。马王堆1号墓中?a侯夫人的第二重外棺绘有云纹和栩栩如生的神怪动物形象,卷云纹暗喻着宇宙中固有的生命之力――气,神怪们则是保护着黑暗世界的死者,以保佑死者成功到达永恒的地下家园。黄老思想形成于战国中期,在汉初上升为国家的政治思想。虽然这门学说是汉朝统治者维护统治权威的封建政治思想,但是它包含的鬼神思想也对当时人们有很大影响。《史记》上记载,黄老之术的创始人是河上丈人,黄老之术主要功用还是修仙,这正迎合了统治者的愿望,如汉文帝在继承皇位上都要为自己占一卦。李商隐曾叹曰:“不问苍生问鬼神。”《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