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建筑外遮阳发展现状及其标准化进展
我国建筑外遮阳发展现状及其标准化进展
刘翼,蒋荃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国家建材工业铝塑复合材料及遮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29)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建筑遮阳的推广应用已为大势所趋。本文即对当前我国建筑遮阳行业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其标准化进展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当前遮阳行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遮阳 发展现状 标准化
0 引言
遮阳节能技术是建筑节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高纬度地区建筑节能的关键措施。门窗、玻璃幕墙等透光建筑构件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热工性能最薄弱的环节,通过透光建筑构件的能耗,在整个建筑能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夏季它往往成为影响建筑热舒适的致命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遮阳设计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建筑遮阳的目的在于阻断直射阳光透过玻璃进入室内,防止阳光过分照射和加热建筑围护结构,防止直射阳光造成的强烈眩光。在所有的被动式节能措施中,建筑遮阳也许是最为立竿见影的有效方法。良好的遮阳设计不仅有助于节能,符合未来发展的要求,而且遮阳构件成为影响建筑形体和美感的关键要素。建筑外遮阳产品进入中国已有将近10年的时间,随着社会和政府对建筑节能,尤其是近几年对建筑夏季隔热节能的日益重视,建筑遮阳行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1 建筑外遮阳的分类和适用范围
由于采用内遮阳时,太阳辐射热量已经进入室内。因此,除了遮光防止眩光外,内遮阳对建筑节能作用很小。在建筑热工设计与节能设计标准中,均不包括内遮阳。故本文所提遮阳专指建筑外遮阳,但包括位于双层透明围护结构之间的中间遮阳。建筑外遮阳的分类和适用范围见表1。
表1 建筑外遮阳的分类和适用范围
外遮阳分类 操作方式 使用材料 遮阳位置 与建筑立面关系 适用层高 手动 电动 固
定 金属 织物 玻璃 窗口 采光顶 墙体 玻璃幕墙 水平式 垂直式 挡板式 综合式 低层 多层 中高层 高层 超高层 遮阳板 ◎ ◎ ◎ ◎ △ ▲ ▲ ▲ ▲ ▲ △ ▲ ▲ ▲ ▲ ▲ 遮阳帘 百叶帘 轨道导向 ◎ ◎ ◎ ▲ △ ▲ ▲ ▲ △ × × 钢索导向 ◎ ◎ ◎ ▲ △ ▲ ▲ ▲ △ × × 硬卷帘 ◎ ◎ ◎ ▲ △ ▲ ▲ ▲ ▲ △ × 天篷帘 轨道导向 ◎ ◎ ▲ ▲ ▲ ▲ ▲ △ × × 钢索导向 ◎ ◎ ▲ ▲ ▲ ▲ △ × × × 软卷帘 轨道导向 ◎ ◎ ◎ ▲ ▲ ▲ △ × × × 搭扣式 ◎ ◎ ◎ ▲ ▲ △ ▲ △ × × × 遮阳篷 曲臂
遮阳篷 平推式 ◎ ◎ ◎ ▲ ▲ ▲ △ × × × 斜伸式 ◎ ◎ ◎ ▲ ▲ ▲ △ × × × 摆转式 ◎ ◎ ◎ ▲ ▲ ▲ △ × × × 折叠遮阳篷 ◎ ◎ ◎ ▲ ▲ △ ▲ △ × × × 内置遮阳中空玻璃制品 ◎ ◎ ◎ ◎ ▲ ▲ ▲ ▲ ▲ ▲ ▲ ▲ 遮阳格栅 ◎ ◎ ▲ △ ▲ △ ▲ ▲ △ △ ▲ ▲ ▲ ▲ ▲ 注:
1、◎表示“有”,▲表示“宜”,△表示“可”,×表示“不宜”
2、当遮阳产品配有“风速感应-自动收回”系统时,使用层高不受本表限制
2我国外遮阳工程设计现状
2.1 外遮阳产品生产技术现状
我国目前的外遮阳技术基本为国外引进技术,尤其是欧洲技术。欧洲属地中海气候,而我国主要属于大陆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气候,二者差别较大。适应于欧洲气候特点(主要指抗风性)的产品未必适合我国大多数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而且从量大面广的居住建筑来说,其技术特点不完全适应我国居住建筑的形式要求。欧洲的居住建筑多为独栋低层别墅或多层公寓,而我国则多为高层建筑。因此,除了遮阳产品的适应性外,外遮阳的相关技术配套措施目前也不完善,且不能照搬欧洲的技术。在我国居住建筑安装活动式外遮阳应着重解决建筑与外遮阳的一体化问题。
目前国内的遮阳外资企业产品,其各种配件大多以进口为主,在国内只完成组装的任务。国内部分做高端遮阳产品的企业虽然同样使用进口原材料与配件,但在设计理念、人性化设计、组装精度、质量控制等与国外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
2.2 外遮阳工程设计现状
我国遮阳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最突出的差距在于遮阳工程的设计。不少建筑设计单位没有将遮阳工程设计纳入建筑设计的范畴,而是完成建筑设计后再将内遮阳产品作为补充。而发达国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外遮阳设计与建筑立面融为一体,十分重视整体规划,具有整体美感。
在国内主要的建筑设计科研单位,缺少专门针对建筑遮阳方面的研究设计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