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讲 两汉哲学略讲专用课件
第七讲 两汉哲学略讲 一、两汉哲学历史背景与经学概说 1、秦的短暂统治以及汉王朝的反省:汉初黄老之学的兴起(政治无为) 2、汉王朝统治稳固之后,寻求新的哲学依据:今文经学(以阴阳之说解释孔子,视孔子为神)与古文经学 (反对以阴阳之说解释孔子,还原孔子为师) 二、董仲舒的哲学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一点讨论:关于文化与政治上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 =文化史上的地位与意义来自政治上的满足需要 =实质:儒学旗子下的儒法合流、刑德并施 。 意义:巩固汉王朝统治,形成统一的政治、民族、国家;导致烦琐学风与经学兴起,促进了迷信的泛滥。 2、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1)、天人同类与天人相感【同类相感相应是战国时代阴阳家的一个基本观念】 A、人与自然宇宙的神秘比附=人副天数 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人之绝于物而参天地。是故人之身,首坌而员,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神明也;腹 胞实虚,象百物也……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也;心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于其可数也,副数;于其不可数,副类。(《春秋繁露-人副天数》) B、天人感应=同类相感 五音比而自鸣,非有神,其数然也。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者,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物故以类相召也……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阳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应之而起,其道一也。(《春秋繁露-同类相动》 ) 【注意:董仲舒既认为感应是自然而然的,有认为中有“使之然者”:“物固有实使之,其使之者无形。”(同上)具有矛盾。】 C、灾异谴告说【天人感应是灾异谴告说的理论根据】 灾异以遣告世间得失:天地之物,其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者,天之遣也;异者,天之威也。遣之而不知,乃谓之以威……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遣告之。遣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必仁且智》) 人行事之得失引起天的感应: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其妖孽也先见……无非己先起之,而物以类应之而动者也(《同类相动》);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也,此灾异所缘而起也。(《前汉书-董仲舒传》) (2)天作为万物和人的本体 天是万物的主宰与根源: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顺命》) ; 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郊祭》) ;天执其道为万物主。(《天地之行》) 天是人存在的本体根据: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为人者天》 ) 天作为政治、伦理的根据: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基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汉书-董仲舒传) 一点讨论:天作为万物和人的主宰与存在根据的二重性(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天,有意志、有意识但无人格=神);将天地间阳尊阴卑是人世间三纲的依据,一方面“天”是为现实政治伦理进行辩护超现实主宰,另一方面“天”是哲学思考上的深化,为现实制度寻找更深刻哲学依据(经由魏晋玄学到宋明理学完成为天理)。 *(3)人的尊严与高贵性地位 万物源于天,只有人才因其最类于天而为最贵者: 莫精于气,莫富于地,莫神于天。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乎天也,故超然有以高物。物疢疾莫能为仁义,唯人独能为仁义。物疢疾莫能偶天地,唯人独能偶天地。(《人副天数》)【另,人之形在万物中就是最高贵者:旁行与立走】 人参与构成以天为主宰的天地万物之整体世界,人具有在这个世界中的本体性地位: 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九,与人而十者也,天之数毕也(《天地阴阳》);元者为万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安在乎?乃在乎天地之前(《玉英》);天地人,万物之本也(《立元神》)。 人经由自身而成就天地万物之世界整体: 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立元神》) 【注意一点:对人地位的强调与天人相类结合,走向了“天地故生人”的目的论。】 3、人性说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