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同步加法计数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doc

六位同步加法计数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位同步加法计数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题名称 同步六进制加法计数器 姓 名 陈卓楠 学 号 1412502-49 院、系、部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 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 张学军副教授 2016年 7月 5 日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设计任务: 设计一六位同步加法计数器(数码管显示00—63),并了解其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要 求: 1. 基于74161芯片仿真设计集成计数器来实现63进制(即六位同步加法计数器)。 3. 数码管显示 4. 完成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仿真和虚拟实验。 指导教师签名: 2016年 月 日 二、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2016年 月 日 三、成绩 验收盖章 2016年 月 日 同步六位加法计数器的设计与仿真 1 设计目的 (1)熟悉集成电路的引脚安排。 (2)掌握各芯片的逻辑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3)了解同步六位加法计数器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4)熟悉同步六位加法计数器电路设计和制作。 2 设计思路 (1)写出Sn的二进制代码; (2)列出状态表; (3)进行电路分析并画出逻辑电路图; (4)用Multisim仿真。 3 设计过程 3.1 写出Sn的二进制代码 列出状态表 输入 输出 0 x x x x x x x x 0 0 0 0 0  清零 1 0 x x 置数  1 1 1 1 x x x x 计数 1 1 0 x x x x x x 保持 1 1 x 0 x x x x x 保持 0 74161的状态表1-1 3.3电路分析及画出逻辑电路图 获得N进制计数器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时钟触发器和门电路进行设计;二是用集成计数器构成。本次设计就是利用集成计数器来实现。 集成计数器一般都设置有清零输入端和置数输入端,而且无论是清零还是置数都有同步和异步之分,有的集成计数器采用同步方式——当CP触发沿到来时才能完成清零或置数任务,有的则采用异步方式——通过时钟触发器异步输入端实现清零或置数,与CP信号无关。在做过具体介绍的集成计数器中,通过状态表可以很容易的就能鉴别其清零和置数方式。 经实验可知用74161可以构成N进制加法计数器,同时74161还具有同步置数、异步清零和保持的功能,74163除了采用同步清零方式外,其逻辑功能、技术工作原理和外引线排列于74161没有区别,同时也可以用其他芯片构成N进制加法计数器且还可以构成减法计数器,有的也可以构成可逆计数器。 第一个显示器代表低位,第二的显示器代表高位,从零开始一直显示到六十三位,可以构成六十三位加法器。 3.4用Multisim进行仿真 仿真图1-2 4 主要仪器和设备 Multisim12仿真软件; 数字原理实验系统一台; 集成电路芯片:74161二片 ; 导线若干。 5 设计体会与建议 通过这次对六位同步加法计数器设计合仿真,让我了解了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也让我了解了关于电路设计的原理与设计理念,要设计一个电路先进行软件模拟仿真再进行实际的电路制作。但是最后的成品却不一定与仿真时完全一样,因为,再实际接线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着。而且,在仿真中无法成功的电路接法,在实际中因为芯片本身的特性而能够成功。 经过了近一个星期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工作。从芯片的选择,到电路设计与实现,功能调试,最后到完成报告。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我学到很多,不仅加深了对数字电子书本上知识的理解,同样锻炼了自己独立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这个过程中我遇到很多问题,不仅有实验过程中的,还有完成报告时的一些问题,比如,芯片的引脚,芯片的功能,连线要求等,这都需要我们去查找资料的。完成报告时,状态表的写法,如何截取清晰的图片,如何书写公式也给我制造了障碍,经过努力算是克服了这些困难。而这些遇到问题也将是我们以后参加工作后可能遇见的一些问题,所以,在设计时应考虑两者的差异,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各种电路都有了大概的了解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